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99238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矿 长:工程师: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编 制:编制日期:2020 年 12月01日会审意见表参加 部门签字日期参加 部门签字日期技术调度通防机电安全施工会审意见:工程师意见:矿长意见:*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措施一、采面概况:*采面位于矿井XXX水平XXX水平西翼,开 采MXX煤层,煤层倾角为2025,平均倾角为23。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 板。采面走向长 144 米,倾向长为 94 米,采高平均 2.5 米 采煤工作面支护采用DW25-3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n 型梁“一梁三柱”成对交替迈步支护,排距1.0m,间距0

2、.6m。 最大控顶距 4.2 米,最小控顶距 3.2 米。两巷 20 米超前支 护采用单体柱配合 1m 的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采用一梁一柱 的支护方式。二、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水平+ XXXm +XXXm工作面名称*采煤工作面地理位置及临近采区该面位于矿区西翼,东面为副井筒及个水平 石门,南面(回风巷上方)为本煤层的XXX采 空区及阶段煤柱,西面从补切眼到井田边界均未 开采,北面及深部也为开采;与之相邻的顶部煤 层M XXX(距M XXX煤层垂距10-15m),有正 在维护的XXX采面。地面为陡坡地形,无山塘、水库、河流、湖泊,仅有一条季节性溪沟,一般流量v 0.1L/S, 无建筑物及重要保护物。

3、工作面特征走向长最大170m最小7138m平均144m开采煤层M*倾向长最大101m最小782m平均94m开采厚度2.5m储量预计平面积10992.7 m2斜面积11942im2容重1.43 t/m储量49482t可采量42060t回采率85%煤 层 情 况厚度最大4.1m最小71.4m平均2.5m倾角最大25最小720平均23煤层结构简单。煤的物理性质黑色,条带状结构,以亮煤块状为主, 镜煤、暗煤含量较少;受地质构造影 响煤层内部滑片发育,局部出现挤压、 嗟揉现象。构根据*运回巷实际揭露的煤层产状及地质情造情况况分析,未发现有落差大于1.0m的断层,仅在切 眼里程62m处揭露一条近似煤层走向

4、的反倾正断 层,其落差为0.5m;切眼上口有3m巷道处在FS01 断层上下盘错动位置,两条断层对回采有一定影 响。水 文 地 质 情 况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冲水主要 来源为大气降雨,由于采空区的出现,地表产生 塌陷后出现大量裂隙,导致地表水通过采动裂隙 进入井下,形成矿井涌水,随着采空区面积增大, 矿井涌水量也随之增大。预计工作面采空区正常 涌水量0.3m? /h,最大涌水量1m? /h,回采期间 顶板仅有少量点滴状淋水,但水量不大,对回采 不会造成影响。2、受XXX工作面采动影响,本工作面回风巷修复 期间上帮局部地点有水流(渗)出,切眼贯通后 回风巷西段报废巷道也有水涌出,现

5、回风巷内多 处涌水点总涌水量约为1.2m? /ho工作面开始回 采后上覆M18煤层采空区涌水可能会沿采动塌陷 裂隙渗入本工作面采空区,导致本工作面采空区 涌水量增大。3、工作面生产期间生产用水的跑、冒、滴、漏也 是矿井冲水的因素之一。因此,回采期间必须加强工作面运输巷的水煤分流工作,做好积水引排, 防止人为水患影响生产。瓦斯煤 尘与自 燃发火 情况M*煤层为突出煤层,瓦斯原始含量16.86m? /t,平均10.23m? /t,绝对瓦斯涌出量1.764m 3 /t,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48m? /t。回采时, 必须按照突出矿井管理。煤层为无煤尘爆炸性, 属III类不易自燃煤层。其他 需要 说明

6、的问题断层情况在回采过程中必须核实清楚。三、煤层顶板分类(一)煤层顶板 顶板: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泥岩,力学强度中等,稳 定性一般,风化后会发生顶板跨落。(二)煤层底板 底板: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力学强度低,遇水后常容 易产生膨胀、底鼓现象。(三)支护计算1、支柱实际支撑力P=9.81XhXYXkt= (9.81X2.5X2.6X4)kN =255.06kN/m2式中:R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tk工作系数,取0.99;gk增阻系数,取0.95;zk不均匀系数,取1;bk 采高系数,取1;bk倾角系数,取1;a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50KN。2、初次来压时的支护强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

7、准(MT544-1996)中缓 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分类,工作面支护强度不低于 255.06KN/m2。3、初次来压时的支护密度计算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支护采用DW22-3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8m的n型梁成对交错迈 步一梁三柱支护,工作面倾向长94米,排距1.0m,柱距0.6m, 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时采场面积二工作面长X最小控顶距=94X 3.2=300.8(m2)最小控顶距时采场基本柱数量二支柱排数X工作面长十 柱距=6X9421=564 (根)最小控顶距时支柱支护强度 =最小控顶距时基本柱数量X支柱实际支撑力十最小控顶距时采场面积=

8、564X255.062300.8=478.2(KN/m2)325KN/m2最大控顶距时采场面积=94X4.2=394.8m2最大控顶距时采场基本柱数量=6X9421=564根 最大控顶距时支柱支护强度=564X394.82478.2=465.6KN/m2325KN/m 通过验算,选择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密度符合要求四、初次放顶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组织配备表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副矿长调度室调度主任生产技术部采掘技术员通防通防副总、队长、技术员地质部地测副总、技术员机电队机电队长、技术员安全科安全科长采煤队采煤队长机构职能;1、总指挥:负责指挥措施执行过程中的全部工作。2、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措

9、施执行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及相关人员配合时给予安排落实。3、生产技术科:负责措施的编制与贯彻及相关技术的 培训、现场技术指导。4、调度室:负责转达信息,并作好相关记录,协调人 力和物力,并作好后勤保障。5、机电队:负责井上下停、送电及机电设备管理。确 保设备供电使用正常。6、通风队:确保按规定配风、瓦斯不超限。7、安全科:负责监督措施的落实。8、采煤队:负责措施的落实。以上各科室及人员既是措施贯彻落实的主要成员,同时 也是出现意外时的临时救护人员。在措施执行过程中,所有 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工作安排,不得无故不在。五、初次放顶期间跟班人员初次放顶期间,由矿级领导、科室人员及采煤队分三班跟班作业,

10、人员名单如下表:班次、 人员、早中夜矿级领导科室人员采煤队六、初次放顶顶板管理1、初次放顶期间主要采用WD25-3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 合2.8m的n型梁成对交错迈步一梁三柱支护,密集为每棚打 设一颗,丛柱为每5m打设一组(每组由4根单体液压支柱组 成)。2、顶板用菱形网背实,过顶塘材直径不得低于50mm,棚 距控制在0.6m以内,梁与梁之间塘材不得小于10根,采空 区和煤壁均用金属网封严。3、提升初撑力:泵站压力保持在20Mpa以上,为防止支 柱钻底,支柱必须穿鞋。顶梁与顶板接实,支柱升上劲,初 撑力不得低于90KN,实行炮前、回柱前和改柱后“三补液” 加强初撑力管理。4、加强工程质量

11、管理,加大放顶距,工作面采高不得大于1.8m。防倒绳必须绷紧。支柱垂直顶底板,保证迎山角度 在35(煤层倾角的1/4-1/6),避免退山。控制放炮和 装药量,陶窝移梁不留端面距,支柱和梁全部套走向棚,一 梁三柱,稳固支护,增强工作阻力。七、初次放顶瓦斯治理1、加强通风管理,严禁损坏通防设施设备;确保巷道断 面满足生产需求;工作面风量配备符合设计规定。2、配备专职瓦检员按照规定检查巡回检查瓦斯浓度;按 照规定安设瓦斯测断电装置,做到断电可靠。3、加强电器设备管理,杜绝失爆电器设备入井。严禁穿 带火种或化纤衣物入井。4、上隅角、机尾巷必须随采随放,防止瓦斯积聚。5、加强上隅角瓦斯检查。6、用风筒布

12、设置风障导风稀释瓦斯浓度。7、及时打设隔离墙及低负压预埋管。8、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高、低负压瓦斯抽放管路及其 他抽放系统。确保正常抽采,提高瓦斯抽采率。八、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1、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开 工前,班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 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 规定时,禁止采煤。3、回柱放顶时,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整,无崩绳、崩柱 甩钩、断绳抽人等危险的安全地点工作。4、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清理好退路。5、回柱放顶工作必须2人一组,一人观察,一人回柱, 由下向上进行,分

13、段回柱时距离不低于15m,支柱必须支成 直线,回柱的点柱必须有1 -3度的迎山角,放顶时,必须指 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6、安全科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并作好记录,掌握矿压活 动规律,根据矿压显现,及时提出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预报, 及时对采面加强支护。7、在加强支护时,必须使支柱具有整体性、稳定性、 坚固性。并严格按初次放顶的时机与方法所述内容进行。8、初次放顶和正常回采期间,在采面每隔 10-15米设 木垛加强支护,如顶板压力大,缩小木垛的间距,得不得大 于 10m。9、采用密集支柱与丛柱切顶和防止垮落矸石窜入工作 面。密集支柱用单体液压柱,布置在切顶排支柱之间,沿工 作面排成一条直线。根据现场

14、情况,选用单排或双排布置。 布置密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持抗压强度一致,防止折断支柱。选择支柱时, 直径不得小于基本柱直径。 当单体柱穿底时,必须穿鞋。10、如果顶板压力大,放顶时又容易发生冒顶或冒落大 块矸石,并易撞倒支柱的地点,必须架设丛柱。丛柱由 3根 点柱组成,柱与柱之间约留40mm的间隙。11、在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必须派专 人跟班,以检查措施的现场落实兑现情况,如发现煤壁片帮、 顶板掉碴、顶板下沉量增大等来压预兆时,必须及时将工作 面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只有待顶板垮落稳定,经检查无 危险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12、在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现场跟班人员必须作 好原始记录,并将顶板悬露面积等情况向总指挥、副总指挥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3、加强采面瓦斯检查,每班瓦斯检查次数不得少于 3 次,严禁空班漏检,检查地点为采面上隅角、回风流及顶板。14、初次放顶时必须有足够的风量,严禁微风或无风作 业。15、每班放炮前须对单体支柱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