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9761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站人员职责制度应急预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救站工作管理制度1、 急救站符合河南省急救站(中心)建设基本标准(试行);2、配置、职能部门监管,相关制度和职责建立及各类救治预案体系建设完善。3、 负责完成指令院前急救任务。 接到 120 出车命令,迅速出动救护车及随车医务人员完成现场救治、途中监护、安全转送等一系列院前急救工作。4、 遇有重大灾害、 伤害事故等群体性伤病事件, 服从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统一管理和 120 指挥大厅的指挥调配,指挥车辆和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救治。5、 急救站实行首诊负责制和二十四时应诊制, 有与工作量、 功能任务相匹配的专业人员组建的院前急救医疗队伍并相对固定。 急诊进修医师和实习医生及实习护士不能单独行

2、使院前急救职能。6、 严格执行有关急诊和院前急救方面的各种流程标准及技术操作规程, 建立急救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急救业务水平。7、 急救站必须对接、转、送的急、危、重伤病员采取紧急救治措施进行救治。要注重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机结合, 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 规范病人的转运接收,做好后续治疗和专科治疗工作,努力提供优质急救服务。8、 配置的急救医疗抢救设备、通讯设施等,要及时保养、维修和更新。9、 严格执行急救车辆管理制度,保持值班救护车辆车况良好,接到指令后,必须派出救护车,值班救护车应当转车专用,不得执行非急救任务10、 执行报告反馈制度。按规定做好急救医疗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病例等的

3、登记、汇总、统计、报管,并及时向卫生和行政部门和中心报送救治信息。11、 提供科研平台,积极开展院前急救科研工作,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注重经验总结,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水平。12、 相关职能部门对急救站有完整的管理、监督、评价、考核体系。.急救站管理制度1. 建立急诊医师、 护士、驾驶员上岗培训教育制度, 定期参加西华县 120 急救指挥中心等上级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独立值班的急诊医师必须具有 3 年以上、急诊护士必须具有 2 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驾驶员必须具有 3 年以上的驾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2. 工作时间要衣冠整洁、统一着装,并佩带胸牌(胸牌不得转借,丢失要及时上报、补办),保持良

4、好的工作形象。3. 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二十四小时应诊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出车要保证一驾一医一护人员及装备。4. 值班人员要提前 10 分钟接班,认真做好急救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急救箱、药品、物品、器械、氧气瓶的使用情况,当班使用,当班补充,并遵守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程。5. 急救通讯专线专网专用,任何人员不得利用急救电话从事与急救工作无关的事宜,不得利用计算机进行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与急救调度工作无关的事宜。6. 严格遵守各项劳动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后要及时做好出车准备, 坚守工作岗位,待命期间不得离站外出。.救护车辆管理制度1. 救护车作为医疗救护的特种

5、车辆,只能从事与医疗救治业务相关的活动,用于抢救、转运危重伤病员、处理紧急疫情等,不得改装或挪做他用。2. 严格用车制度。救护车辆不论值班或非值班状态一律不准从事与医疗救护无关的活动。值班救护车要在指定位置停放待命。3. 救护车辆不得承包和租赁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4. 救护车辆 GPS卫星定位系统,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不得以任何原因关闭、损毁该系统。如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县 120 医疗急救站调度室,以便及时维修。.驾驶员工作制度1. 值班驾驶员应坚守岗位,值班期间不得私自串岗、脱岗,无出车任务时必须在值班室待命,并随时做好应急出车准备。2. 驾驶员负责救护车的使用、维护与清洁,做到勤检查

6、、勤保养,保证车况性能良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救护车不得上路。3. 上班后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下班后要加足油、水、及时排除故障,详细记录车辆运行情况。4. 保证一线救护车 24 小时正常运行,行车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完成出车急救任务后,做好行车记录。5. 驾驶员要熟练掌握急救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接到急救指令后能迅速及时地到达急救现场,不得中途办私事和单独出车。6. 驾驶员不得酒后开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中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同人员上车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7. 执行救护任务时,应使用警报灯,严格遵守公安部门关于警报和标志灯的管理规定。8. 驾驶员要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

7、共同完成救护任务,在急救工作中,服从医疗急救的需要,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9. 到达急救地点,如找不到病人,要及时与县 120 医疗急救站调度室联系,待县 120 医疗急救站调度室同意后,方可返回。10. 驾驶员接到调度指令后白天 (8:00 至 20:00 )在 5 分钟内出车,晚间(20:00 至次日早 8:00 )在 10 分钟内出车,严格服从调度指挥,.不准超时和拖延执行急救任务。急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1.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根据事发现场情况立即向县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室报告。2. 报告内容为事件性质、事发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主要伤情及需要增援急救力量等。3. 根据人员伤亡情况,立

8、即开展分类救治。4. 遵循先重后轻的救治原则分批转送。.急救站主任岗位职责第一、领导制定本站的长远发展规划, 任期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工作,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第二、强化医疗、护理、交通安全等方面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医疗急救工作规范、质量监督控制考核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减少差错,严防医疗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第三、组织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演练, 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指挥抢救,动员急救力量,联动部门共同参与救援,并将救援信息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第四、负责组织、检查本单位职工继续教育和进修人员的教学工作。第五、加强急救队伍建

9、设,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提高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教育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严肃的治学态度,严格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第六、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 更好地为急救一线服务、 为职工服务;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查找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做到防火防盗、防止治安事件。第七、急救站主任因公外出或缺勤时,要指定一位副主任代行主任职责。.急救站医师岗位职责1. 遵守劳动纪律及医院和急救站的各项规章制度。2. 绝对服从调度人员的安排。3. 任何班次的医师必须保证通信畅通,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确保绿色生命

10、通道的畅通。4. 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一线、二线的医师必须在站内待命,二线、四线班可在家待命,接到任务通知后15 分钟赶到急救站。5. 以患者为中心, 提供优质的服务。 认真仔细检査患者, 合理进行院前处置。转运患者前应履行告知义务, 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6. 到其他医疗机构转运患者时, 应与对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注意维护医师形象。7. 负责与护士、司机及家属一起搬运患者。8. 负责向后送医院通报病情 , 通知其做好相应的接诊准备,书写好院前急救病历,与接诊医师做好交接班, 必要时协助抢救患者。9. 将患者处置完毕或交接班完毕后立即回急救站待命。.急救站护士职责1

11、、在急救站护士长带领下,认真执行院前急救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医师完成急救护理工作。2、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中心调度指挥,按时随车出诊。3、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急救意识,对伤病员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工作,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各项护理技术,掌握仪器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4、配合医师抢救伤病员,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做到“三清一复核”(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抢救后迅速清理现场, 一切用弃药械及包装物经核对后带回,不得遗弃于现场,并及时做好记录。5、协助搬运伤病员,做好转运途中伤病员的固定及急救护理工作,密切观察

12、伤病员病情变化,协助医师采取有效急救措施。6、突发公共事件或遇大批受伤或中毒者时,服从现场领导指挥,协助医师做好检伤分类工作和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抢救。7、抢救结束后,负责统计所有医疗物品消耗,并做好收费相关工作。8、负责本车组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氧气等的保管、领取、查对、交接,负责车上毒麻药品管理;保证车载仪器设备性能良好、电量充足、氧气足量,药品齐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车内各种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定期消毒。.9、爱护医疗急救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按规定报修,并及时补充更换出诊所用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10、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以伤病员为中心,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总结抢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优质服务。.急救站驾驶员职责l 、在救护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