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5446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A(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语段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性嗜酒( ) (5)或置酒而招之( )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衔觞赋诗( ) (8)曾不吝情去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

2、.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

3、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5.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 (体裁),作者陶渊明,名 ,字 ,自号 ,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人, (朝代)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6.解释下列各组词的意思。以:因以为号焉。 以此自终。之:或置酒而招之。 葛天氏之民欤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8.“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9.文中写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志”是什么。中考题五 柳先生传专练

4、 一、2007烟台卷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达到了_的程度;二是_,达到了_的程度。(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二、2007孝感市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5、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三(09眉山)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6、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

7、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五、(四川达州)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

8、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 )(2)( )(3)( )(3分)(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

9、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名称:;作者:(2分)人物形象:(2分)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

10、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只要懂得其中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2分) 【参考答案】一1、(1)处所 (2)到,期望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3、B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

11、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二1、(1)清楚 (2)体会、领会(3)期望(4)辈、同类2、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

12、做官3、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4、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5.自传 潜 元亮五柳先生 东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6.以 介词 把 介词 凭借 之 代词 他(五柳先生) 助词 的 许 处所 附在整数之后,表示约数7.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一种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8.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9.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中考题五 柳先生传专练 答案一、2007烟台卷参考答案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