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94443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X年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目前*项目群在建、*三条高速公路,即将开工*高速公路。*公司(总监办)以标准化建设和施工为抓手,以现场动态预控抓质量为依托,以争创“品质示范工程”为主导,精心部署,科学管控,克难攻坚,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了在建各条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持续稳定。今天我们在*召开*项目群22X年上半年质量专题分析会,分析当前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查找质量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强化质量管控的要求和措施,部署下阶段质量管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

2、各参建单位能紧紧围绕省厅、省交投集团公司各项建设任务目标,建立了质保体系,保证了质保体系运行;加快了方案的审批与落实,能盯住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控的高风险点。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群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质量管理形势大体平稳,工程质量总体可控。但质量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截至二季度末,未发生一起一般及以上质量事故。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参建单位建立了质保体系,初步夯实了工程质量管理基础。 各参建单位建立了质保体系,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公司(总监办)根据*项目群实际情况,编制了监理计划、质量管理办法、违规作业处罚规定、模板准

3、入制度、首件工程验收制度、隧道施工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第三方监控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台(墙)背回填施工质量控制、夏季及雨季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工程材料管理、拌和站管理、实体工程质量台账登记、试验检测技能考核等多项质量管理制度及办法,明确了程序管理、质量控制、工艺流程、试验检测和原材料管理等的职责和要求。同时实行质量管理与年度信用等级评价挂钩制度,规范施工行为、监理程序。各参建单位通过对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增强了质量意识,初步夯实了工程质量管理基础。 二)、各施工单位加大了资源配置,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 各施工单位基本抓好了场站、路基、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点作业队伍

4、和机械设备等资源配置。如一标拌合站,*二标梁场、*四标1#钢筋场、*一标拌合站、*二标梁场、*三标拌合站和钢筋场、*四标梁场等场站标准化建设有“亮点”;如*四标杉木坝停车区、*五标*停车区合理配置了强夯机、平地机、压路机、破碎机、冲击碾等机械设备,能控制层厚、粒径以及填挖交界等关键指标,确保路基压实质量;如*二标采用液压夯机进行台背回填夯实,确保回填质量;如*四标号梁场、*二标、*五标、*一标、*二标、*四标较好执行梁模板验收准入制,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以及耐久性;如*一标两溪河大桥、*一标龙潭河大桥、*二标匡家坳大桥、*三标分水岭隧道进口、*四标太平隧道施工现场较好执行了标准化场地建设,从而

5、保障实体工程质量以及外观质量,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各驻地办实施了全过程监理,加大了工程质量监管力度。 各驻地办能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工地例会,分析近期质量管理态势,确定质量管理工作重点,把住监理工作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理工作。基本做到了事前审查、事中监控、事后验收等全过程监理工作,能做到重(难)点突出,监管全覆盖,加大了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如*二驻地办的工地会议采用p播放,图文并茂,剖析具体。在此要求所有的驻地办在工地会议上都采用pt汇报形式。同时总监办在专项检查或季度检查中,现场对正在施工项目的开工报告报批、工序报检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对不执行报检程序,旁站不到位的

6、单位进行通报,进一步加大关键工序的质量管控力度。 四)、各级试验室加强了试验检测工作,初步把控了“源头关”、“检测关”。 一是加强人员管理,每月不定期对各施工单位、驻地办试验检测人员进行检查,严格执行有关考勤管理制度。二是加强检测程序的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驻地办共同把好检测程序关口,上道工序未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构件和实体工程坚决返工。三是严把原材料关,加强各种材料进场入库验收管理和完善材料试验检测体系,加大对钢材、水泥、砼外加剂、防水材料、碎石、机制砂等原材料的自(抽)检力度,做到材料试验检测全覆盖,未经试验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对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

7、退出场。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砂石料质量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施工单位的自建砂石料场执行标准化建设和生产要求,加强砂石料管理;四是加强现场检测管理,对各施工现场每月不少于2次的巡回检查并下发试验检测月报,主要检查各施工单位、驻地办是否对现场成品、半成品进行严格自(抽)检,是否建立相应的实体工程台帐,同时也对各施工现场成品、半成品进行随机抽查,主要抽查隧道锚杆的拉拔力、长度、数量及其喷射砼厚度等,对现场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不放任、不迁就,采取现场返工处理的措施,切实解决质量通病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在此值得表扬的是*四标的试验室主任吴跃贵,在试验工作上能管、会管、敢管。 五)、总监办狠抓现场管理行为,

8、加强了工程质量过程控制。 上半年以来,质量管理部下发管理文件和通报44份,开展了路基、桥梁、隧道、试验、质量内业等综合或专项治理活动10余次,日常巡查近30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共计2份;质量问题和隐患整改0余处;整改合格率96%以上;处理不合格原材料批次,返工处理了不合格工程实体10余处;组织*、*高速质量管理人员及试验检测人员业务培训共计6次。加大了对原材料不合格、砼实体工程外观质量较差、砼实体工程强度不稳定、桩基施工不规范、墩柱和t梁养生不到位、隧道锚杆数量不够、锚垫板设置不规范等质量问题的整治力度,“质量通病”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质保体系不够健全,运行不够顺畅。 1、

9、部分单位质保体系修编报审不及时,施工方案报审不及时,制度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不力。如*高速部分标段的隧道进洞方案、*高速各标段t梁预制施工方案等方案的报批严重滞后,有“先上船后买票”的现象;体系、施组、方案上报审核后未及时按审核意见修改,未及时履行报批手续;部分单位监控方案、专项方案落实不力。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实施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三标;、*高速各标段存在观望态度,桥梁监控方案、路基高边坡监控单位、方案迟迟未确定,无法组织方案评审。*项目部分标段未严格履行报批手续,部分应报至总监办的方案未送至总监办审批。 2、部分单位质量巡查、三级技术培训交底流于形式。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的日

10、常巡查不到位,现场发现不了问题,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完全依靠现场的施工人员的自觉性,无法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部分单位三级技术交底形成两层皮,现场施工人员不按交底要求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质量管理工作浮在表面,管理措施未得到落实。 二)、质量管理及试验检测人员履约不到位。 1、部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力量配备不到位,质检工程师数量不足,管理经验不足,未切实履行质量管理职责,未及时纠正现场施工违规行为。比如部分施工单位的专职质检工程师只是挂名,没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2、各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人员履约情况较差,试验检测人员数量与资质不满足要求,通过能力核验的人员没有到位,存在试验工、

11、辅助工代替试验检测人员现象,还有部分试验检测人员仅在工地试验室挂名。如*一标:能力核验3师9员,实际1师6员;*二标:能力核验3师11员,实际师5员;*四标:能力核验3师12员,实际师1员,员在担任工区经理;*五标:能力核验3师员,实际2师5员;*一标:能力核验3师1员,实际2师0员,员在其他部门;*二标:能力核验4师0员,实际1师员;*三标:能力核验5师8员,实际2师3员,2师员在其他部门;*四标:能力核验师员,实际2师3员,1师3员在其他部门。 3、各驻地办专监、试验检测人员数量存在不足。如*高速部分监理人员注册手续未办理到位,未进行岗位培训考核,未进行岗位登记。如*一驻地办试验室能力核验

12、3师6员,实际2师1员,师为现场监理;*二驻地办缺桥梁专监、测量专监、绿化专监、监理组长各1人;*一驻地办缺计划合约部长、检测工程师各1人;*二驻地办缺检测工程师、路面、路基、环水保专监各1人。 三)、场站标准化建设、现场标准化施工参差不齐。 1、少数施工单位大临场站标准化建设进行缓慢,标准化要求打折扣,与标准化建设方案差距较大,较突出单位如*第四合同段、*第五合同段;*、*项目小型构件预制场除*一标外普遍未开展建设工作。 、部分施工单位的设备未按合同约定要求进场,如数控钢筋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弯箍机、智能数控张拉设备、智能压浆设备进场数量低于合同最低要求。 3、部分施工单位“三集中”标准化要求

13、执行不力,资源投入不足。部分桥梁、涵洞、通道钢筋未按集中加工要求执行,临时加工点现场凌乱,施工现场钢筋随意堆放、随意加工钢筋的现象依然存在。如*四标找龙坝特大桥、五龙观大桥、*五标九盘沟大桥、*四标调沙河大桥。 四)、原材料、试验检测管理不够规范。 1、少数施工单位的原材料储存,存在堆放混乱、标识不清、串料、污染等现象。如*三标止水带的存放。 2、部分施工单位的原材料(包括外委材料)报备手续不全、检测不及时、检测频率不足、检测参数不够、检测指标擅自放宽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自检试验报告未出具或外委材料的检测结果没有出来就直接使用等现象。如*二标自建料场沙石料边生产边使用。 、部分施工单位现场检测

14、工作不及时、频率不足。路基工程压实度、沉降差数据失真;主体工程、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的砼试件、砂浆试件有的制作不规范,有的根本未做。工程实体台账制度执行敷衍了事,自检频率、抽检频率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4、部分施工单位材料管理制度落实不力。*高速的砂石材料管理亟待加强,采用干砂代替水洗机制砂用于主体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施工单位砂石料场管理不到位。自建(社会)砂石料场标准化建设普遍不满足要求;未配置专职技术人员对母岩的甄选进行指导、监管;未严格按照*公司(总监办)砂石料场管理办法要求,配备生产设备;机制砂质量和产量普遍不满足要求。 6、部分单位工地试验室样品管理不规范;相关试验过程不规范;喷

15、射混凝土试件切割不标准,试件尺寸不满足规范要求;外委报告取回不及时;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差,如砂、石材料检测不合格,但未按照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要求进行记录。 五)、质量隐患、“质量通病”排查与整改,力度不足。 、质量隐患排查只抓重点,范围不全面,没有到边到角,如*项目的“三背回填”。 2、“质量通病”反复发生。1)、路基施工:部分单位石方路基施工控制不严,未严格对填料粒径和松铺厚度进行把关;路基表面平整度较差;临边处碾压不到位。如*四标杉木坝服务区、*一标沙道沟互通、*四标雷家坪隧道进口处路基;部分单位涵背回填施工控制不严,未严格对填料粒径和松铺厚度进行把关;未对称、分层、水平填筑;靠近墙身处未用小型夯机人工夯实。如*一标、五标;涵洞、通道防水施工不到位,如油毛毡未紧贴墙身,且部分油毛毡破损、老化严重,如*一标、五标。2)、桥梁施工:部分施工单位盖梁施工不规范,如盖梁钢筋下料长度不足,局部搭接长度不足;剪力区钢筋定位不准确,与图纸不符;盖梁箍筋未绑扎牢固,底部松动;部分施工单位墩柱主筋滚轧直螺纹接头车丝长度不足,且端头处未打磨平整,部分接头处外露丝口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如*五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