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93065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散文《大学》的读后感范文实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散文大学的范文实用大学1小时候读书,教师会要求写,只是那时的过分八股,几乎千篇一律,后来也喜欢上了看书,每看完一本书就会想很多。只是今天所写的大学并非一本书那么简单,或者说不仅仅是一本书。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真正的去读万卷书或许会发现,不但没有行万里路,反而在原地停留,大学四年,并不算长,但这四年走过的,却影响了一个人的终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的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止于仁,恐怕如今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成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大学,并没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

2、处世心态。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如此漠然的处世态度,可能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太过现实,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时机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表达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书中有一段话说人用自己的理论一次又一次证明,人是一种可以重塑的生命形式,人是自己自主选择和创

3、造的产品,但走到现实中,我们却把这种重塑生命的时机交给了所谓的现实社会。你用亮堂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亮堂的;你用美妙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妙的,愉快而幸福的生活来自心灵愉快和幸福暗示。我没有很好的理解我所处的世界,所以只好以书中原话来表达我对其的态度,或者我希望我拥有的态度。我想这种态度在现今社会中也算得上是大学中所谓的止于至善罢。大学2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群众承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开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

4、,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而大学是在这条征途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可能没有孔子那样声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非凡。它似乎极早地系统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学习的根底“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仅直接地告诉了我们修身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摆出了一条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这样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达之所,亦是后来之人无法企及的。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那么。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那么可举而行之矣。”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

5、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别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局部人失去了做人的规那么,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

6、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大学3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可是,如今在大学就靠自己给自己充电,所以,只能强逼着自己看。最近教师要求我们看一些古代蒙学的教材,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二篇,今单独抽出印行,说明它们有独特的价值。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命题就深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称赞;“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

7、“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中“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那么财恒足矣”的阐述,反映了作者先进的经济思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体会。所以命名为大学者,正如郑玄所说,“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下面就介绍我读大学的感想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局部,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根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说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根本原那么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到达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详细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的。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