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冶金发展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92772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冶金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世界冶金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冶金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冶金发展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冶金发展史读书报告 摘要:本报告简述世界冶金发展史的主要内容,文中阐述世界冶金的历史发展、中国冶 金的历史发展以及笔者的感想和收获,并展示了一些冶金的新技术及未来展望。关键词:冶金史 中国冶金史前言:世界冶金发展史一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1985 年出版。这本书共分两部分,前部 是英国教授泰利柯特(R.F. Tylecote)所著的冶金史,后部是中科院研究员华觉明教授撰 著的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采用这种编纂方式,能使读者全面的了解世界冶金的发展。1976 年出版的泰利柯特教授的冶金史在同类著作中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其中涉及中国的部 分较为单薄,未能充分反应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发

2、展。1而中国古代金 属技术则弥补了这一不足。1 冶金史部分泰利柯特教授以考古的视点将人类使用金属划分了几个时期,如图1-1 所示。附溫创益JK时代的丈略趣搶年隠的丸畸绘地年隈i公朮前,加注盟沁的除卅7为古时代铜石井用2期育堀巾贰腌期軒耦:早閒钛祥1甲q诜磐晚媒饮器时杞自然忧早拥廿的联! fi钢瓷訥托剌亚1150W顶(1HJODJQI- - .巴勒蔚釧3刚2 9001900MMW吳索用诅术亚7COOdooa3500歐:jmiixioi)21100253JJjtJJT刚ISO宜玄利顶U2000m(j刚2 ED扭比翻亚30003 500丽702W东甫钦洲5QGU吗如30001述700益丿il.炖瞒北

3、瞅洲220018001?005&0登沅押Q虑欣和蚀国22001500700血远东1他U70(1西心脚側0东非紳:毎比亚、战丹200会血1丄南與测釦諭问A十匚上述邯IHF分粗略,艮世舉韦隅时他浙張订1*=也擂呻ifl和菲斶奮崩杆刚i :巳穷帛早列用年限图 1-1 其中自然铜处在新石器时期,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各类自然存在的金属单质比如自然铜、陨铁、 金和铂,这时期并没有称之为冶炼的技术,主要是直接获取单质金属熔化使用。天然金属资 源毕竟有限,为了获得更多的金属,必须依靠冶炼方法,从矿石制取金属。人类在寻找石器 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过程中,逐渐创造了冶金技术。 金属冶炼和金属工具的制作与使用,是

4、人类从蒙味到文明的转折点并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 具有重大作用。2 作为最早被人们冶炼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铜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 疑的。3铜的冶炼分为了两个阶段:早期炼铜技术、青铜阶段。在阐述早期青铜技术时, 泰利柯特教授展示了大量考古资料,来说明在青铜时期前人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冶炼高纯 的同或含有大量砷锑的铜。而青铜时代泰利柯特教授将其分成了早期青铜时代和青铜全盛时 代。他考证了冶炼工艺、工具及传播方向,以青铜的使用量来区分这两个时期。对铁器时代 的描述则分为了三个阶段:早期铁器、罗马铁器、晚期铁器。这三个阶段标志的冶铁技术的 进步,以笔者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铁矿石冶炼产生

5、,这一时期人们所用 铁不再是单质品,而是开始从矿石中提取铁;第二阶段大规模使用铁器时期,文中提到这一 时期罗马炼铁遗址发现的炉渣,经常要成百上千吨,表明这一时期工业性规模的增长;第三 阶段则是冶金工艺逐步趋于现代化,其中重要的进步有中世纪后期高炉的产生,工业革命时 期采用焦炭,以及近代钢的大规模生产。2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这一部分是对冶金史的完善和补充,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冶金 技术的发展和工艺。中国冶金的发展符合世界冶金发展的一般规律,经历了早期铜时代、青 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大规模铁器时代、晚期铁器。书中结合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前 人和今人的工作,对半个多世纪来中国金属

6、史的研究成果作了简明的综合,资料丰富,内容 翔实,颇有新意。书中的研究更加偏重对考古实物工艺的研究,比如在青铜时期的阐述中就 对古代青铜技术做了详细说明,包括矿石开采、青铜器铸造、铜器装饰工艺等。 在结语部分华明觉教授得到以下重要结论:4(1)中国金属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统一性和地区多样性的结合 ,而统一性是高于地区 性的,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统一性和延续性的基点之一;(2)早期金属技术在工艺上的最大特色是善于采用铸造成形 ,这一技术传统不但造就以 了彝器铸造为重要特征的商周青铜文化,而且直接促 成了生铁冶铸术在中国的早期 发明和广泛应用;(3)中国的冶金技术是独立出现并发展的,并非是由西亚传入。

7、(4)中国的金属手士业和金属技术大约从十八世纪起逐步落后于西方 ,这是中国封建社 会长期缓慢发展所造成的。3 感想和收获 泰利柯特教授在本书中以考古和冶金两个角度来探讨,比如对青铜器时代的划分,考古学上 划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主要依据是陶器类型的变化。泰利柯特教授认为这种划分从 冶金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正当理由。他是从冶金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区分的,他划分的标 准则是青铜中锡的含量。在论述过程中以考古学的方法展示各时期金属制品的发现,以及不 同区域的金属品的联系,同时以考证不同时期冶金工艺和不同区域的冶金技术,说明了技术 工艺的进步及传播。通过展示金属品及技术说明来阐述冶金的发展及传播,是

8、本书主要论述 方式。这种方式能从历史、工艺两方面来解释冶金的发展史,给人形象的时间空间感。 而中国古代金属技术做了很好的补充,使人能够很好的了解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本书非 常清楚的讲述了中国古代冶金工艺,通过考察古代遗址,复原了古代中国冶炼情况,比如书 中考察了山西太行山晋城一带,详细描述了坩埚炼铁方法;在炒铁技术的描述是,通过查阅 文献,展现了炒铁是工艺过程及技术要点。对于中国冶金起源这一问题,华觉明教授强调中 国冶金技术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书中列举了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这一点。中国科学院在京 发布一项科技考古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冶金工艺起源于本土。5 书中对冶金史的讲解具有考古和冶金两方面的益处。冶金技术的发明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三 大标志之一6,冶金技术以久远先进而闻名,同时人类文明也是源远流长的,因此人类技 术发展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技术进步反应了生产力的进步,中国至迟于公元前 5 世 纪初就发明并推广使用了铸铁, 而铸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引起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 高。7冶金技术的传播也反映了人类文化的交流,比如中国唐代部分金银器的操行纹饰有 了西亚风格,明初已从泰国、荷兰等进口金属原料,又如日本是16 世纪末期从葡萄牙人那 里学到了熔析法提银技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