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92748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5(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三月目 录一、成绩与经验1(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1(二)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学科水平稳步提升2(三)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师资结构趋于合理3(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工程成效显著4(五)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5二、问题与不足5(一)思想观念有待更新6(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6(三)办学经费有待增加6(四)科研水平有待增强6(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6三、机遇与挑战6(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6(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

2、高的要求7(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为林业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7(四)高等学校内部竞争的加剧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7四、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总体目标8(三)主要指标8五、主要任务8(一)人才培养8(二)学科建设11(三)科学研究12(四)队伍建设13(五)对外合作14六、保障措施15(一)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15(二)学校现代管理16(三)校园文化建设18(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8附表:1.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本科生规模发展规划表212.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研究生规模发展规划表213.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师资发展规划表214. 西南林业大学“十

3、二五”普通本科专业规划表225.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主要指标规划表226.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投入规划表237. 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期间收支规划表23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对如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也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对“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进行了新的诠释。由此可见,教育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4、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特制定西南林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成绩与经验“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林业局、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学科水平稳步提升,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各项改革稳

5、步推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由政府定价有偿划拨给我校、成功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进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规划建设三大目标的实现,标志着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学校现有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专业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并获得“高校教师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初步形成了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224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24人,其中学术型

6、硕士研究生88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7人;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702人;留学生33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册学生6063人;普通高等教育折合在校生规模达到14332人。学校与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心大学等22所国外大学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内容,开展学生交换学习、合作科研、联合野外考察实习等工作,在马里共和国建立一所孔子学堂,不断拓宽多层次办学、国际合作办学领域。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有办学用地面积1204.01亩、树木园693亩;“十一五”期间,完成3栋学生公寓、综合体育馆、工学楼等项目建设,基建投资1.06亿元,建筑房屋总面积7.85万

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44.2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3.53万册,电子图书22.6万册,拥有中外文学术期刊等数据库12个;标本馆拥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虫等标本60余万份,被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遴选为科普教育基地;校园内建有迅捷、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文化体育设施齐全。(二)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学科水平稳步提升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上水平的攻坚工作,出台了西南林学院关于实施教学科研并重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决定等文件,明确重点研究领域,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研成果奖励,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十

8、一五”期间,年均科研到位经费达3000多万元;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特别是“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和“木材胶粘剂用共缩聚树脂应用基础研究”获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这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充分表明了我校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不断进步;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励21项,其中“珍稀竹种巨龙竹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开发利用基础性研究”和“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结构形成及控制机理”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此外还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参展成果金、银

9、、铜奖各1项;发表论文2728篇,其中SCI/EI收录101篇,出版学术专著66部,专利(软件著作权)28项。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以及生物质材料利用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并积极向下游科技计划或产业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云南省社会扶贫工作先进单位”。配合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实施,履行国家领导人在2008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上的郑重承诺,即中国政府将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为亚太国家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受国家外交部、商务部和林业局委托,

10、学校于2009年9月、11月分别承办了“亚太地区林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培训”和“亚太地区可持续森林资源管理培训”,并为我国领导人出席APEC会议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持。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特色学科优势显现,相关学科成长迅速,201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进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规划建设。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5个,云南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十一五”期间,森林经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被批

11、准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被批准为云南省第三批挂牌省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组织遴选出校级重点学科8个,初步形成了以省部级重点学科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三)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师资结构趋于合理学校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在适度扩大师资队伍规模的同时,以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为目标,以重点科研项目、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为依托,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培养与引进力度。现有教职工1031人,其中专任教师73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0人,副教授216人,具有博士学位

12、的152人、占20.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28人、占71.5%;生师比为17.61;有17位教师被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外聘为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国家林业局突出贡献专家4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6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6人,云南省教学名师6人;有云南省教学团队3个。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聘请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

13、和执教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指导,要求青年教师至少完成“六个一”培养任务,即提交一门课程教学完整材料、参加一次教学比赛、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撰写一份培训总结和承担一届班主任工作,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和成熟周期,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支持青年教师出国攻读学位和研修。“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云南省地方公派项目资助13人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特别项目资助25人次,派出短期出访团组41个、186人次。(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工程成效显著学校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4、将理论教学学时由2600学时压缩到2200学时,相应增加实验实习学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设置课外学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强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云南省重点和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精品课程16门,云南省双语示范课程1门,建成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名师工作室省内访问学者项目2项,云南省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项。“十一五”

15、期间,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25项;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切实增强学生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连续五年获得“云南省大学生就业先进集体”一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资助项目185项,资助经费26万元。在受资助项目中,有44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有31个项目参加云南省科技竞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6项;获得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3项,银奖9项,铜奖30余项;获得云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金奖2项,银奖7项,铜奖2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1项。(五)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的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辑科学发展观照耀绿色人才摇篮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做好优秀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2008年12月26日,成功举行了建校30周年校庆,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