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91563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数学就是为了给孩子建立抽象的数感,建立有序的思维模式,建立他在抽象思维领域内学会分类、归纳、发现规律的思维模式,这才是教幼儿数学的真正意义。下列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班数学教案,欢迎查阅!大班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读汉字“一到“十。2.能顺数 110和倒数 101 。教学准备:1.“一到“十 字卡。2.有汉字数字的物品,示例日历。3.青蛙头饰10个,轻快的音乐。教学过程:1. 请幼儿在日历上把汉字“一到“十找出来,一起认读。2.与幼儿玩游戏,十人一组,扮演小青蛙,身上顺序挂着“一到“十的字卡。3.听老师的话做动作:(1)十只青蛙蹦蹦跳,一只青蛙跳下水,扑通一声不见了

2、。(挂有字卡“十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跳到一边。);来源;屈.老师教案网;(2)九只青蛙蹦蹦跳,一只青蛙跳下水,扑通一声不见了。(挂有字卡“九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跳到一边。)4.活动余此类推,直至只剩下一只青蛙。5.最后所有青蛙又返回来。(十位幼儿手拉手。)6.请幼儿按身上的字卡顺序排列,由一到十数一次,然后由十到一再数一次。教学反思:本活动以游戏贯通始终,孩子们都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幼儿能认读汉字“一到“十,并能顺数110和倒数101,开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体验数学活动的高兴和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大班数学教案2活动目标: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

3、律美。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2、物质准备:(1)教师材料:运动场图;序列图一(递增)、序列图二(递减);规律图谱(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排序底卡、菠萝、桃子、橘子、等各种水果图片;制作奖品用的材料、规律提示卡活动过程: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1、察看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二、幼儿操作,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一)探索递增规

4、律排列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ABBABBB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qulaoshi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ABBBBABBB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三、发现运动场环境创设的规律美,引导语:小朋友,运发动要经过三条小路,才

5、能达到比赛地点,我们去看看。1、出示三条路的图片,幼儿察看判断。问题:哪一条路是递增规律排列的,哪一条是按递减规律排列的2、另一条特别的路(有递增又有递减,如:ABBBBBAABBBBAAABBBAAAABBAAAAAB)师小结:按规律排序的办法真多呀,小朋友只要认真察看、比拟,在我们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律美,让我们以后慢慢去寻找吧。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远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一)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

6、链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办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办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办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察看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观赏,好吗五、延伸活动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察看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大班数学教案3活动目标:1、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钟表的特点。2、学习认识整点。活动准备:绘本PPT喜欢钟表的国王我的时间记录表人手一份水彩笔活

7、动过程:一、察看图片,认识钟表1、出示一个圆师:像什么2、了解钟表的结构师:如果把圆变成钟表需要添加什么有那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3、察看图片,认识不同名称的钟表师:人们很聪慧,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不同位置的钟表。二、观赏故事,了解钟表的作用以及整点1、观看PPT,熟悉故事情节师:这是谁呀(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仔细察看人物的穿着、打扮】教师利用PPT讲述故事,幼儿观赏。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的所有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时。提问:国王这么做,你认为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2、分析讨论,了解钟表最人们生活的重要

8、作用师:没有了钟表,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来解决呢师小结:钟表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没有了钟表我们就不知道时间,就会耽搁我们很多的事情三、察看学习,认识整点1、察看图片,初步认识整点师:国王不仅将钟表还给了大家,还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时针、分针的位置在哪里这是几点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原来在钟表上有很多的秘密,当长针指在12上的时候,短针指在几就是几点。2、察看练习,进一步认识整点师:国王虽然将钟表还给了大家,但是由于好长时间没有使用钟表,所以大家不认识钟表了,我们能帮帮他们吗(1)出示理发师图片,引导察看师:这是谁呀 他遇到困难了,原来国王请他在明天早上

9、9点得时候为他理发,但是理发师不知道9点在钟表上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帮忙他吗【引导幼儿说出9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师小结:分针要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2)出示厨师图片,引导察看师:这是谁呀他遇到困难了,原来国王明天邀请小朋友来他的皇宫参观,所以请厨师准备一些小点心,在4点的时候送来。但是厨师也不知道4点在钟表上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帮忙他吗【引导幼儿说出4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师小结:分针要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四、操作练习,稳固相关经验师: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你能为自己的活动制定一个时间表吗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设计好之后请给你身边的老师讲一讲你的时间安顿。活动反思:?指南科学

10、领域(二)数学认知中的目标一中的教育倡议讲:“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我选择的教育内容认识钟表,恰好合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目标的定为根本到位,把握了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根底,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盛的教育环境,合理的安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活动的设计时,我能遵守这一原那么,设计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有学

11、习的兴趣。不管是游戏的情境,还是钟表的操作都促进幼儿对钟表的认识。?指南中指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该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在环节的设置中假设能再斟酌一些,操作的材料更加的适合幼儿一些,相信幼儿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不仅能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能形成有益于终身的学习办法和能力。在这一次的数学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理论支持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经常读理论,才能更好的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关键经验,再设计教学活动是才能以孩子为本,才会有出色的教学活动。大班数学教案4教材分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

12、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平时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班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了许多种子。孩子们时不时地摆弄、比拟各类种子的大小。受其启发,我设计了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数学活动?豆豆排队是关于一种互逆关系的数学教学活动,它包含了求同、分类两个层次。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分类、排列和记录,理解和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教材要求大班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的求同规范,在头脑中形成的分类模式是一种互逆的关系,为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奠定根底。我选用操作法为主要学

13、习办法,因为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根本办法,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开展特点是好学、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开展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推理能力还是初步的。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往往力不能及。同时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推断出的结论也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选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采用操作法、游戏法,让大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的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开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陶行知先

14、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办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领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根底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教学目标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教学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2.双面操

15、作板(前后一样,如图示。“0是豆子的标记,分别表示蚕豆、黄豆、红豆)。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幼:蚕豆、黄豆、红豆。它们的名字叫种子。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动作要领。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背面一样,图示),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甲幼:黄豆、蚕豆。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中。在幼儿进行操作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四层意思:要做什幺(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那么),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尤其是“一个靠着一个和“站左线上的要求,能排除不标准排列给比拟、归纳以及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