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91550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七说明:(1)本试题满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填空或默写。(8分)(1)、_,关山度若飞。(2)、_,惟闻女叹息。(3)、朔气传金柝,_。(4)、当窗理云鬓, _。(5)、潮平两岸阔,_。(6)、乱花渐欲迷人眼,_。(7)、温故而知新,_。(8)、_,其不善者而改之。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注音。(6分)锲( )而不舍 迥( )乎不同 人迹罕( )至确zo( ) l( )歌 gng ( )咽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解释下列字词。(4分)(1)邑人:(2)利其然:(3)扳:(4)环谒:4、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3、2分)(1)不能称( )前时之闻(2)泯( )然众人矣5、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_。(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_。6、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12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茶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

4、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水莲藤缠络着,水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的很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形。如果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7、这段文字对百草园景物描写。(4分)详写的是:_。略写的是:_。8、文段话写百草园采用了_顺序。先是由_到_;再由_到_。(6分)9、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原因,有下列几种分析,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2分)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B暴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

5、恶和嘲讽。C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遭遇。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二)(10分)永恒的骄傲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6、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10、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11、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12、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1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

7、念之情。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14、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2分)(三)(14分)夜幕垂得更低了,窗外黑乎乎的,寒风尖叫着,而我们教室却人声鼎沸,温暖如春。现在正是我们班新年晚会的高潮。五彩的灯光和着欢快的乐曲变幻,一盏盏红灯在同学们手上随着歌声跳动,天花板上用纱巾结成的彩带伴着欢声笑语翩翩起舞。“最后一项,吃元宵!”主持人一宣布,我们几个负责煮元宵的可着了慌。我们刚才只顾着看节目,还不知元宵熟没熟呢。没办法,盛就盛吧。开始每人六个,还忙得过来,没想到有些吃得快的人又来要。他们几个大男生没带饭盒,就用水果盒盛,每次

8、盛还要恳求“再多给几个!再多给几个。”董蒂蔓她们几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女生,这会儿也不甘示弱,这一个劲说:“好吃,好吃!”吃完了还回味着说:“我还没有吃过这么香的元宵呢!”听着这声声叫好,看着同学们吃得有滋有味的样子,我也禁不住夹起一个,一咬,竟还是生的,略带点苦味。望着眼前的这一张张笑脸,我真糊涂了。记得去年的新年晚会,吃的是饺子。那三鲜的饺子是食堂小灶的师傅给调的,我们几个女同学包,忙了一个下午,半个晚上。可到了吃饺子时,教室里却没有多少人。有的说吃不下,有的说不好吃,没吃几个就都回家了。我们几个包饺子的同学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饺子倒掉了,闹得不欢而散。而现在,难道是那些爱挑剔的同学改了脾气?还

9、是“还是大家一起吃得热闹,吃得香啊!”李刚一句话给我点破了迷津。是啊,初一时,我们班是乱班,像盘散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也不把集体放在心上。一有集体活动,不但参加的人少,即使参加了也总是闹别扭、挑刺的。而今,通过整顿,我们班同学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又重新有了我们共同的“大家庭”。不论是运动会,还是年级活动,人人都想为班级出份力,争点光。谁要是再提班里的“旧事”,准会被大家哄得无地自容。只要是大家的事,谁都热心支持。这不,生元宵抢着吃,哈哈!不知怎的,我这么一想,嘴里的元宵竟变得既香又甜了。15、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插叙的内容,并说明插叙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16、这篇短文的叙述线索

10、是( )(2分)A元宵B吃元宵C时间的推移D热爱集体的精神17、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2分)A写元旦庆祝会上吃元宵,表现同学们热爱集体,赞美集体主义思想。B写元旦庆祝会的欢快气氛,表现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C写元旦庆祝会上同学们争着吃元宵,表现元宵比饺子更好吃。D写元旦庆祝会上同学的不嫌元宵又生又苦,表现同学们的宽容、大度。18、“还是大家一起吃得热闹,吃得香啊!”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_。19、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_。20、文中与“我也禁不住夹起一个,一咬,竟还是生的,略带点苦味”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_。21、和去年新年晚会吃饺子“不欢

11、而散”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附加题(20分)(一)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0分)一棵大树美谢尔西弗斯汀著陈丹燕译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阴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树感到很幸福。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幸福源于相亲相爱!“孤独”一词可见树对男孩的思念。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

12、来玩,来快活快活。”“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树感到很幸福。幸福源于_!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

13、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看看,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字。“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大树总是在说“抱歉”,可该抱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