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821847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教案人教版l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的1读明白诗句,2理解诗意。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才能、语言表达的才能、自主学习的才能、想象思维的才能。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预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课文。老师:制造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揭题。2读题。3留意“孟(mng)”的读音及写法。4解题。留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二、交流搜集的有关材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

2、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2)学讲解古诗。老师留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四、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绘“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内心会想些什么?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

3、意境。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互相照顾,学业上互相协助,情投意合,感情深沉,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特别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晰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4依照表演效果,重新修正脚本。六、布置作业依照本人的才能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4、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沉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适应。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5678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备课件、学生搜集送别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

5、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由于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特别舍不得他,亲身来送他,李白特别感谢汪伦)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沉的友谊吧。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二、学习古诗(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师:你们的记性都特别好。如今,让我们依照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标题应该如何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标

6、题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如今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2抓字眼,明诗意。(1)师:明白了诗题和作者,如今就请同学们依照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能够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

7、潮湿(留意字型)轻尘:尘埃(留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潮湿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遭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沉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

8、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1)复习诵读方法。师:刚刚我们学习了古诗,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本人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45678(2)如今,就请你们用本人喜爱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妨碍其他小组。(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能够带上本人的动作。三、练习比比谁的反响快1_,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3浥这个字读_。4柳树的颜色是_。5古

9、诗前两句是写景依然写送别的?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同学们反响都特别快,有兴趣的下课后本人出几道标题考考本人的好朋友。四、课外拓展你们还记得往常学过的送别诗吗?(生本人说说往常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咨询,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五、总结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本人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生字书写本。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0、二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才能、自主学习的才能、想象的才能。课前预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诗歌。老师:制造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假如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

11、然之广陵。二、解题:学生读题,让学生先本人理解标题。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标题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以下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辞(c)、唯(wi)。四、交流搜集的有关材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

12、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老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45678(诗意:老朋友辞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一线的地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腾。)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绘“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内心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

13、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七、才能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留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正确表演小组。3依照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八、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的一、学习古代诗歌,协助学生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二、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三、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

14、歌的意境。教学设想一、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经历。应让学生多读,不必硬从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二、采纳学生自读、老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开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当然是世界出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本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相貌。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以下词语:悒客舍尽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潮湿。客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