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821716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个性质,集合的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2、课题:集合的运算 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全集、补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能利用数轴文氏图进行集合的运算,进一步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交集、并集、补集的求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3、课题: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掌握一些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重点: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等价转化为一元一次4、课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

2、的解法,能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综合问题,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高次不等式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研究对应不等式解集的方法5、课题:简易逻辑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6、课题:充要条件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7、课题:映射与函数 教学目标: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能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理解分段

3、函数的意义教学重点: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函数的三要素中对应法则是核心,定义域是灵魂8、课题: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教学目标: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换元法,能将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出来;掌握定义域的常见求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根据函数所具有的某些性质或所满足的一些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要对字母参数分类讨论;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满足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9、课题: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值域的意义;掌握常见题型求值域的方法,了解函数值域的一些应用教学重点:求

4、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的基本方法。10、课题: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图象特征,并能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奇偶性,能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应用11、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会用函数单调性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函数单调性的应用12、课题:函数的周期性教学目标:掌握周期函数的定义及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具有周期性的抽象函数13、课题:反函数 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利用与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1

5、4、课题: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能利用二次函数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条件;能求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教学重点: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灵活转化15、课题:指数式与对数式教学目标: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重点:运用指数、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求值、化简、证明,指数及对数方程的解法16、课题:指数函数教学目标:掌握指数函数;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简单应用17、课题:对数函数教学目标: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题教学重点:运用对

6、数函数的图象、性质解题18、课题: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能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及数学建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恰当的函数关系19、课题:数列的有关概念教学目标: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理解与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化归能力 教学重点: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求法,与的关系及应用20、课题:等差数列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项和的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

7、判断,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应用21、课题:等比数列教学目标: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项和的公式,掌握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判断,通项公式和前项和的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的应用22、课题:数列求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能运用倒序相加、错位相减、拆项相消等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求和运算;熟记一些常用的数列的和的公式教学重点:特殊数列求和的方法23、课题:数列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等差(比)数列的基本公式和一些重要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8、教学重点: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24、课题:数列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理解“复利”的概念,能解决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方法; 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列问题教学重点:建立数列模型解决数列实际应用问题25、课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掌握弧度与角度的转化关系,扇形面积及弧长公式;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教学重点:与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公式、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6、课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教学目标: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求值、化简与证明教学重点:公式的恰当选用及利用公式时符号

9、的正确选取27、课题: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掌握二倍角公式;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三角化简,求值等有关运算问题教学重点:公式的灵活运用28、课题: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教学目标: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重点:有关公式的灵活应用及一些常规技巧的运用29、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教学目标: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的简图,理解的物理意义,掌握由函数的图象到函数的图象的变换原理;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教学重点:函数的图象到

10、函数的图象的变换方法30、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或的三角函数的周期教学重点: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研究其它一切性质的前提31、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及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求解及其应用32、课题:三角函数的最值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函数最值的常见求法,能运用三角函数最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求三角函数的最值33、课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能

11、够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解题.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34、课题:向量与向量的初等运算教学目标: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法则,理解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会用向量的代数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有关问题不断培养并深化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法则35、课题: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目标: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性质和运算率,掌握两向量夹角及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和向量数量积的简单运用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36、课题: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目标: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

12、面向量的坐标概念,会用坐标形式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的运算,掌握向量坐标形式的平行的条件;会利用向量坐标的定义求向量的坐标或点的坐标及动点的轨迹问题学会使用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向量的坐标运算37、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平移教学目标: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理解将一个点按定向量平移的平移公式,会将一个曲线按定向量进行平移.掌握函数的平移法则与按向量平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定比分点公式,按向量平移曲线 38、课题:不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掌握并能运用不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实数的性质;掌握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13、与两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9、课题: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学目标: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的定理,并会简单运用;利用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教学重点:均值不等式的灵活应用。40、课题:不等式的证明(1)教学目标:掌握并灵活运用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掌握综合法与分析法,会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教学重点:灵活作差比较法、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能合理进行作差(作商)后的变形、配凑,会灵活应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41、课题:不等式的证明(2)教学目标:了解用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等方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教学重点:证题思路的探求.42、课题:整式

14、、分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掌握某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43、课题: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各类综合问题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建立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不等式讨论函数的最值,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44、课题:直线的方程教学目标: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教学重点:根据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的使用条件与范围及题目条件选用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解题.45、课题: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5、两直线的夹角公式、到角公式教学重点:会灵活应用两直线平行、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直线的夹角公式等解决相关问题46、课题:直线系与对称问题教学目标:掌握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会求一个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会求一条直线关于一个点、一条直线的对称直线的求法.教学重点:对称问题的基本解法47、课题:线性规划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直线定界,代点定域;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48、课题:曲线与方程教学目标: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掌握用定 义法和直接法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一) 主要知识: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用直接法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主要方法:掌握“方程与曲线”的充要关系;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轨迹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直接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