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82030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新型职业农夫培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西部地区,培育新型农夫是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甘肃省作为西部农村的典型代表地区,基本状况是人多地少,劳动力整体素养不高,仍旧面临观念滞后,任务繁重,机制不全和资金制约等困难。所以,要实行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丰富内容和改善社会环境等措施来培育新型农夫,以促进甘肃发展。 关键词:甘肃省;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实行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而西部农村的基本状况是人多地少,劳动力

2、整体素养不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困难的系统工程,西部地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西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无疑是农夫,这个“农夫”不是“传统”农夫,而是“新型农夫”。西部地区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夫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因此加强农夫教化培训,提高农夫素养,培育新型农夫,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甘肃作为西部农村的典型代表地区,也在努力探究一条符合自己省情的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之路。然而,新型农夫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现阶段还存在缺乏统一的培训规划与长效的培育机制、农夫参与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培训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迫切须要结合实际对甘肃新型农夫

3、的培育途径进行探究与实践。 一、甘肃省从业农夫的现状 甘肃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常驻总人口2590.7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10.94万人,占58.32%。,农村劳动力1277.56万人,农业从业人员727.57万人。近年来,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类教化培训,如:新型农夫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工程、开办农村教化改革试验班等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教化现状和人口文化素养有了极大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养低 据统计资料表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14%,

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03%,中学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4.41%。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化年限不足7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活动的农夫普遍文化素养低,驾驭和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实力弱,创新生产方式的实力低下,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影响产业升级;农村经营人才奇缺,经营理念、手段及方法落后,农产品经营效益不高,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阅历型农夫,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 2.农业劳动力素养呈结构性下降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了农夫增收的有效措施,劳务收入成为农夫收入增加的主要部分。而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甘肃当前农村也正在普遍遭受劳动力老龄化的尴

5、尬。数据显示,甘肃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325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6%。同时,从肯定数量上看,我省有226万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占全省老年人总数的73.8%,而这部分老年人目前成了种地的主力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严峻,农业劳动力素养呈结构性下降。 3.思想观念落后 传统的小农意识和“重商轻农”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仍存在,重阅历,轻学问,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不易接受,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精神。不懂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不能刚好捕获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来预料农业市场走势并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动来刚好支配生产。 4.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少 我省农村劳动力1277.56万人,系

6、统接受农业职业教化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全省9所中学及农业职业院校非农专业毕业生人数近乎是农科专业毕业生的两倍,而到乡以下就业的仅占毕业生总数的9.3%。这种职业状况导致了农夫生产技术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二、甘肃省培育新型职业农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任务繁重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甘肃省的城镇化率为38.75%,位列全国第29位,低于全国13.56个百分点,低于西部12省区市5.32个百分点,居西部第9位。因此,甘肃省要对大量的农业人口进行全面的教化培训,是一项艰难而困难的社会工程,任务繁重。 2.培育观念滞后,培训起点较低 虽然相对过去,人们对于农夫培育工作

7、的重要性有了新的主动的相识。但是,毋庸讳言,仍旧有一些部门和领导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表现出来的就是形式重视,实质轻视;会议讲话重视,详细问题无法落实。很多农夫对于培训学习的重要性相识不足,主动性主动性不够,自主学习培训意识淡薄,不太情愿在接受学习培训方面进行投入。同时,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缘由,甘肃省农夫受教化程度低,整体素养不高,相对其他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而言,都处于下风,这已成为新型职业农夫培育的主要障碍。 3.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规模小 甘肃大部分地区农夫目前接受教化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化。由于各种困难的缘由,农村中小学的辍学率仍旧比较高,到中学阶段,辍学现象更为严峻,

8、这对下一代农夫素养的提高是很大的障碍。另一个是商业化的各类职业教化培训机构还未建立。绝大部分地区现在还没有形成和建立特地培育新型农夫的接着教化培训机制和机构。由于培训机构相对分散,导致培训规模小,加之财政投入严峻不足,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好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4.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内容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甘肃省在培训农夫方面的经费在不断增加,但资金问题仍旧是制约农夫教化培训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例如,据20032010年全国农夫工培训规划中要求,农夫工的培训资金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夫工共同负担。但事实上,培训的费用主要来自政府,培训经费来源单一,有些地方政府感觉经费负担过重。而农夫担当费用的实力

9、比较弱,假如让农夫担当费用,就会影响他们参与培训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农夫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主要对农夫开展传统的种植、养殖科技培训较多,而对农夫进行系统职业技术培训的不多。培训内容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市场化的需求。 5.培训老师缺乏实践阅历、学问结构老化 当前我省培训老师,懂教化的不懂农业,懂农业的不懂教化,教学实力的低下严峻制约了农夫成人教化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品种不断涌现,新兴的工种、行业不断产生,很多老师对新的技术学问要么现学现卖,要么无所适从。由此可见,培训老师不足、老师素养不

10、高、结构不尽合理,已成为农夫培训的主要问题。 6.培训时间过短,教学形式不够敏捷 目前全省开展农夫培训,主要以课时计算,1530天的短期培训不多,2个月以上的培训是少之又少。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习到过硬的劳动技能很困难。同时,在农夫培训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形式完成的有70%,现场指导不足30%,而农夫更喜爱通过现场培训、专家一对一指导、跟技术员学习等培训方式。和农夫多元的需求相比,目前的教学形式不够敏捷,明显跟不上新型职业农夫的需求。 7.培训资源缺乏整合 同一个区域内,培训机构良莠不齐,专业重复设置现象普遍,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分散,农夫培训“一刀切”状况严峻,政府部门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现象时

11、有发生,这些状况客观上造成了农夫教化培训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使得原来有限的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峻影响了培训效果,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培训深化发展的瓶颈。 三、甘肃省培育新型职业农夫的建议和对策 1.明确新型职业农夫的培育目标 以提高农夫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实力和综合发展实力为重点,主攻培育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带头人三支新型职业农夫队伍,特殊是着力培育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夫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高校生村官等主体,为发呈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供应人才保障。 2.强化政府主导,巩固公益性地位 各

12、地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培育新型农夫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成立农夫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财政部门领导及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培训管理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农夫教化培训是公益性事业,要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争取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将农夫教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投资比例,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激励社会资本、个人投资等主动投入农夫教化培训,努力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和农夫个人共同分担的农夫教化培训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3.改革培训内容 首先要紧密围绕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依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重高效

13、、特色种植技术的比重,逐步实现科学的种养结构。其次是分类指导,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从业人员,如农机手、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建筑工匠、农夫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学问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夫,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学问、好用生产技术及有关农业政策等学问培训,提高农夫科技素养和务农技能,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夫。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技能和实力培训,提高其创业实力和辐射带动实力,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夫企业家。 4.创新培训方式 要留意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针对农

14、业龙头企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须要,突出地方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行广阔农夫能够接受的培训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的专家授课,增加权威性和专业性,提高广阔农夫群众参与的主动性。 5.整合培训资源 新型农夫职业培训主体的建立和创新是达到培训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省很多地方,农夫培训呈多口管理、机构散乱和重复培训的现象。很多部门都在参与农夫培训工作,如农业、民政、教化、科协和部分院校等都从各自的工作和业务动身,开展对农夫的好用技术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但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没有沟通,经费分散,培训重复,无法形成合力。所以,有必要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明确管理职责,整合培训资源

15、,健全完善培训机制,协调经费运用,提高培训效率。既要立足和利用现有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站等教化培训机构,还要建立特地的农夫教化管理培训机构,整合各方面的教化资源,逐步建成犬牙交织的立体的新型农夫培育体制和机制。使农夫教化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建立以专职老师为骨干,以兼职老师为主体的老师队伍 提高新型职业农夫的培训质量,关键在于老师队伍素养的提高。应不断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充溢老师队伍,重点选拔全日制本科学历的青年人作为学历教化的兼职老师,重点选拔既有自己的生产和经营项目,又有娴熟的技术学问或技能,在农夫心目中是“能人”和“土专家”,在群众中有

16、较高的威信和劝服力的农夫技术员作为兼职老师,构建一支素养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老师队伍,建立健全老师培训、考核、评价、嘉奖制度,开展系统的老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老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思想素养和业务实力。 总之,培育新型职业农夫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因此,我们必需从实际动身,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夫需求、让农夫满足为动身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夫、便利农夫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夫,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夫,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夫,以便捷的手段服务农夫,大规模培育新型职业农夫,为甘肃发展供应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