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题技巧(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810816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答题技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阅读答题技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阅读答题技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阅读答题技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阅读答题技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答题技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答题技巧(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剧本、说明文、 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7

2、.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 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9. 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 内)。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

3、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 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

4、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3 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

5、、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 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XX”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 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6 句子在结构上的

6、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17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22散文种

7、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23.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二、议论文阅读技巧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 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

8、中心论点 1 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方法 从位置上找:1标题;11开篇;III中间;W结尾。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2.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 用名言要分析)。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

9、国别、古今等)。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喻证法 比喻 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1)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类型 并列式:1总分总;II总分;III分总。 递进式

10、。议论文的语言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驳论文的阅读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

11、念有确切的了解。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 其他顺序。(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 “分总”式、并列式

12、、递进式等。(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 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 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中考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 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 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

13、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 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 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 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 确、生动

14、)。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 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 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 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 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

15、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 的社会现实。(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