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80963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整组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人文主题及在各部分中的个性体现。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2、单元能力训练、学

2、法指导训练重点;各部分之间的了解及所承担的具体任务。(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2)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整理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本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体会整理的表达感情的方法,领悟整理叙述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关段落。、能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本单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整理的表达方

3、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本单元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整理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之间丰富的情感,并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单元教学拓展:1、拓展阅读:绿山墙的安妮人生一课教师节的康乃馨为了那深深的长叹糕点的故事。 2、拓展积累: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3、读写结合:(1)让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2)续写穷人。4、综合活动:策划一次辩论会,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本单元课时安排:详见具体教学设计。总第 课时课 题9、穷人教材分析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

4、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教学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 第 1 课时)一、揭题谈话,导入新课 1介绍整理及背景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车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5、?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师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穷人。学生读题。穷人是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穷人”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大的词语,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6、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不读zu。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zhng luo。 忧虑:忧愁、担心。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

7、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4指名反馈,多

8、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

9、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

10、成对比。 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总第 课时课 题9、穷人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体会

11、人物的美好品质。 3了解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教学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的幻灯片。 教 学 过 程 ( 第 2 课时)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 填饱肚子,吃的是 ,菜只有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

12、夫 身体,冒着 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 地干活,才能维持的。3教师小结、导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整理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4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

13、,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了解。 5“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惜身体和危险出海打鱼,深夜还回上不了家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妻子桑娜担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归来的焦虑心情。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 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读第一个句子。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 “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教师小结、过渡: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