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79118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5四川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四川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前 言为了帮助全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准确把握高中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促进高中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省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并适当参考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特制定四川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模块为单元,针对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逐条进行分解和细化,提出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教学建议。按照课程标准前言中“关于目标要求

2、的说明”对三类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结合我省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的要求,把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划分为不同的水平层次,并选用适当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具体水平层次划分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2)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3)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4)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初步学习、模仿(2)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3)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2)认同、

3、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3)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上述不同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排列的,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一般包括前一个层次的要求。必 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由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组成,它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

4、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一、模块的功能1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必修模块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其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既要求核心的化学知识,研究物质性质与建构化学概念的过程与方法,又要求应用化学知识与技能解释、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与情感。2为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必修模块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为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做好准备。虽然必修模块为选修模块打下了基础,但并不意味着选修模块课程内容的所有基础都要求必修模块承担,其中有的基础内容只由选修模

5、块本身承担,这是由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有限决定的。二、模块的课程目标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应掌握。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努力

6、掌握。教学建议中的暂时不宜拓展:留待后续学习。(一) 化学1(必修)一级主题引言二级主题课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引言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1.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可引导学生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一期专题报告会。1.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和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主要

7、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2.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2.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3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3.1认识化学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3.2认识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3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举例说明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8、。一级主题从实验学化学二级主题课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1.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结合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1.2能识别常用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知道生活中常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2.1初步体验利用物质溶解性表进行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熟记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并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表进行常见化学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技能和方法以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训练实验

9、操作技能为主。相关内容在后续教学中再逐步要求。暂时不宜拓展:粗盐的提纯试验中所用试剂顺序及用量。2.2初步学会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3.1创设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活动与探究: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实验:粗盐的提纯。 3.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4.1在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

10、,学会合作与分享。4.2能根据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认识实验对化学研究的作用。5.1学习实验研究方法,了解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6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6.1通过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学习过程,体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有关加深和拓展的实验内容在选修模块还要继续学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1.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

11、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初步学会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1.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1.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1.4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一级主题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二级主题课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物质的分类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1.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

12、进行分类。物质分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1.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1.3认识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1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暂时不宜拓展:用水解的知识解释Fe (OH)3胶体的形成。2.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胶体。2.3知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了解丁达尔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离子反应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

13、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建议增补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限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暂时不宜拓展: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相关知识;酸式盐的电离;涉及醋酸、一水合氨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涉及与物质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如:过量、不足量等。1.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体会离子方程式表达的意义。1.3能够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1.4了解溶液中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5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1

1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1.1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够利用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了解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基本方法。了解简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的基本方法和简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学习浓硫酸、硝酸性质时还会补充。1.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理解氧化、还原的概念。1.3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4了解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5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一级主题金属及其化合物二级主题课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金属的化学性质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1.1了解钠、铝、铁与氧气、水以及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初步学会根据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并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1.2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