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9007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预测试卷(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分)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要选可食的果实,又要选不可食的果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变式法B比较法C直观法D正例与反例配合法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3、以下不属于态度的结构成分的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道德成分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有优秀的教师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

2、备5、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A爱岗敬业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关爱学生7、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指的是教师应具备( )。A教育理论知识素养B学科专业知识素养C综合能力素养D马列主义理论素养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A提高质量B促进公平C改革创新D育人为本9、()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总称。A宪法B教师法C教育政策D教育法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A学生的智

3、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 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11、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12、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1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

4、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当地县人民法院D省教育厅15、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16、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陵节而施1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18、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期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心理学上称为()。A低谷期B高原期C疲劳期D潜伏期19、()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

5、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20、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21、学生出现教师期待的行为后,教师发给小红星,学生可用小红星兑换奖励物或喜欢的活动。教师采用的方法是()。A行为塑造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系统脱敏法22、我国( )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A教师教育课程标准B教师道德行为规范C教师角色D教师素养2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体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

6、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24、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某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25、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加以区分。A性格B品格C思维D智力26、“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高等师范专

7、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8、补充必要的校本教材,让教学更符合()原则。A循序渐进B理论联系实际C启发性D巩固性2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教育的方法B教育的性质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30、下列属于可控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因素是()。A努力B能力C工作难度D运气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是()。A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C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3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8、D共同的活动33、()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A奥苏伯尔B杜威C陶行知D班杜拉34、一般而言,教育强制措施主要是采用()等行政处分,或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判。A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B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级、开除C警告、记过、降级、停薪留职、开除D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级、开除3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9、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36、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问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37、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B德育与智育相结合C教师与学生相结合D教师与家长相结合3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39、“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0、下列关于心理辅导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B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中来实施C专门

10、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41、先行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原有的现象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42、新课改实行课程三级管理,突出校本课程,所以新课程应以校本课程为主。()43、条件反射既是心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4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45、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46、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

11、式和学习倾向。()47、注意的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等说法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48、理解过程就是信息从感觉登记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单向的信息流程。()49、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50、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51、师德激励要坚持以惩罚为主,奖励为辅的原则。()5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53、1902年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54、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12、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55、对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之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可以免责。()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56、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5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9、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60、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61、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6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走进教室。他首先把课本中要演示的教具摆放在讲台上,接

13、着宣布考试成绩,然后开始讲授新课。很快,他便发现学生难以集中注意。(1)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造成学生难以集中注意?(4分)(2)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提出四条集中学生注意的有效措施。(8分)63、下面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志,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小黎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个性很特殊。在班上,她与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同学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应强烈,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有一次晚自修课上她戴耳机听音乐,被值日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们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

14、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连课本都不愿打开;甚至有时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做作业完全凭心情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不做。她常常通过写日记、看小说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道:“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问题:(1)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来转化她?(2)根据小黎的特点,对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遵循哪四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