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8275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五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本期六(3)班共有学生_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2、教学目标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3、教具和学具: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三、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

4、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四、课时安排一、负数(3课时)第一至二周二、

5、圆柱与圆锥(9课时)第二至五周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比例(14课时)第六至九周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第十周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第十一周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第十二至二十一周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4.综合应用4课时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二)一、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本册教科书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共安排六个单元,除“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

6、”四个领域的内容外,还安排了“回顾与整理、综合应用两个单元。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在方格纸上用图表示正比例关系,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价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汽车耗油量问题-结合正比例、反比例单元设计综合应用正比例、计算等有关知识,解决汽车行程和耗油的问题。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和展开图,探索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认识圆锥,探索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木材问题-结合圆柱和圆锥单元设计综合应用体积、面积计算以及百分数等知识,解决木材体积、容量、加工

7、方木等问题。第四单元-统计认识中位数,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简单的概率。丢弃塑料袋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通过调查实践活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不同的统计量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第五单元-回顾与整理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和整理。(一)数与代数。系统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探索数学密码的奥秘。(二)空间与图形系统回顾整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探索密铺的规律。(三)统计与概率系统回顾和整理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可能性等知识与技能,根据可能性进行

8、简单推理。第六单元-综合应用共安排_个主题内容,综合应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数学与自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教材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方向与位置,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图形与位置主要研究用图形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物体的方向与位置关系,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目标有两条,一、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二、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9、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方向与位置,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初中学习了平面坐标系的重要基础,还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所以,学好本单元内容,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本单元是在五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方向与路线,会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六年级上册学习了比例尺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能对现实生活中平面图中的信息作出

10、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在探索物体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5、体验用平面示意图描述和表达事物的位置,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_个课时。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4-_年级学段提出了四条具体目标: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

11、或成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本套教材安排两次落实上述4条标准:第一次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和比例”,落实标准第1条目标。第二次是本单元的“正比例反比例”,落实标准第2.3.4条目标。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想和内容编排特点是:强调对正比例、反比例实际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正、反比例概念的建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在判断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

12、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5.对现实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事物有好奇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结合本单元,安排综合应用-汽车耗油量问题。汽车的耗油量和行驶路程是典型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教材选择了王叔叔开车旅游中途加油的事例,用出发时到加油时汽车油表、里程表呈现了有关数据信息,然后提出了四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使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

13、圆柱,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圆面积公式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内容包括四个知识模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和解决问题,结合本单元内容,还设计了两个综合应用内容:一是“木材问题”;二是“测量土豆的体积”。本单元教育目标是: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圆锥和圆柱的展开图。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体积、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3、在探索物体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5、通过观察、操作、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

14、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本单元一共安排10课时,其中综合应用“木材问题”和“测量土豆的体积”。用2课时。1、圆柱的表面积,共安排了3课时。第四单元统计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平均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和众数,会用几分之一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中位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设计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和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丢弃塑料袋情况调查”的综合应用活动。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能选

15、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2、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3、在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设计方案及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或有说服力的说明。4、体验数学在描述事物中的作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第五单元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的“回顾与整理”是对小学六年数学知识学习的系统复习、整理和应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设置小节,每个领域中以知识块为单元进行系统复习。如,数与代数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等五部分。本单元共安排16课时。其中:数与代数7课时,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