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64660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龙燕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摘 要:当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作弊手段工具花样翻新,很 多中学生参与其中,习以为常。究其原因来看,既有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原因, 又有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中学生自身觉悟有关。因此,我们不仅要强 化考试诚信教育,同时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激 发中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以认真、积极、坦诚地心态面对考试,切实发挥考试 的检测、指引、督导的教育功能。关键词:中学生;作弊;应试教育;措施一、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1、中学生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翻新一般来说,作弊指的是考试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方法获取答案等,然而,抄袭

2、 作业等也属于作弊范畴。 QSZ 在最近的五年中,中学生的抄袭作业现象经过了 这样几个阶段:早上到学校后抄袭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由于中学学校及时发现 抄袭现象严重,要求班主任早上早到,严格控制,因此中学学校抄袭转入第二个 阶段:分工合作,也就是:哪科好的同学负责做哪科,这样,又省工又较难被学 校或班主任发现。但是,这样差的班级的作业质量上不去,因此,进入了第三个 阶段:电话、手机联系。又省时又准确。由于平时养成了抄袭作业的习惯,考试 时作弊就在所难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学生对付应试教育的作弊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五花 八门,功能强大,外形上是普普通通的考试用品,其作弊功能却是让人意想不到 的,

3、让人防不胜防。一个小小的橡皮擦、“隐形笔”、手表等考试必须的用品光明 正大的进入了中学考场。外表看似用来为考试服务的工具,却成为了中学生考试 作弊的秘密武器。类似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弊工具。目前中学学校普遍存在集体 作弊的事件,中学生在考试中采取优势互补的协作办法来考取高分,更出乎意料 的是他们自称并非为作弊而作弊,而是要以此来“挑战”不合理的中学考试制度。当前社会上认可的中学考试结果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互动的,不应单纯的以 学生分数的高低论优劣。对中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通过以纸笔为工具的考试为唯一 途径,单纯的纸笔考试会使学生的智能。创新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实践动手 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

4、以得到全面的体现,同时,这种一张试卷定优 劣的做法也增加了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制约了中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以,最佳评价方式应属多员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使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如用行为观察、情景测试、学习日 记或成长记录等方法评价中学生学习、发展过程;采用开卷与闭卷、等级制与百 分制、单向素质与综合能力、笔试与口试、实践活动、试题与附加题、达标与竞 赛等量化评价方式,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样一来,中学生就不再会因一张试卷的得与失而苦恼,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 也就能轻松地面对每一次的测试了。2、中学生多考试作弊的

5、习以为常根据浙江省兰溪市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被抽查的几所学校(高中生 407 人,初中生404 人)中,发现中学生作弊程度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其 中高中生作弊面达 86%,初中生作弊面达 79%;就作弊历史而言,小学基本不 作弊,到处中作弊人数骤增,由此可看出作弊人数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以前中学 生在平时的小考试中作弊,在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等所谓的“副课 上作弊, 现在几乎完全超出了上述范围,大家都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上面所说的考试 作弊在社会中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 为数相当的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网上现在流行一种考试作弊方法“涂改

6、试卷”,有网友在网上称曾听到一位 中学教师说的一件事。期中考试后他在课堂上分析试卷。课后两位女学生拿了试 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 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阅错了, 忙给她加了 3 分,并向她道歉。后来一次在公交汽车上,他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 “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成绩就及格了,那位老师 还向道歉,真是阿木林” “侬作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我们不得不惊叹这 些中学生实在是太聪明了,可惜没有把这些聪明运用到学习上,真是聪明反被聪 明误。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究竟学到什么才叫达

7、到了学习的目的? 答案是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必要的,这是从事一切工作所必须的;能够体会善 恶、美丑,发现美,创造美,学会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是人生永恒的 课题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就如一句熟话所说“十 个手指头长短不一,但各有各的用处”。同样道理,我们不应该将考试分数作为 评价自身或他人的唯一依据。不应该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就一 无是处。中学教育应是以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关于当前上海中学 生政治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七期)显示:当问到“老 师在你的试卷上多平了分,你会作出什么反应”时,有40.1%的学生在三项可供 选项

8、中认同的是“这不是我的错,分数也不用改了”,认同“马上找老师把分数 改过来的仅占14.6%”。受了 10年左右学校教育的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 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巨人,行动的矮子”。如许多学生 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 地体现在行动中。有些学生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与非正规场合 不一样,角色不同不一样。如老师在时遵守有关规范,而教师不在时却不能遵守; 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就是不肯 承认。教室窗玻璃敲碎了,学校篮球架被损坏了,就是无人承认,教师找到他了, 能推则推,能赖则赖。自行

9、车撞倒了行人,连“对不起”都不说一声,骑车就跑。 这样的中学生培养的有何用,将来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二、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分析1、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因素的作怪由于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和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伙伴和成 人中获得一定地位。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念尚未成形,价值取向不够准确, 往往以得到同学们的羡慕和尊重、老师的表扬为最大光荣,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虚 荣心。可是当发现这些得不到满足时,于是他们开始采用考试作弊的手段来满足 内心的需求。对于中学生这种客观现状,应加强中学生意志训练,必须让同学 们明确一个事实许多成功人士只有平常人的智慧和能力。可是当他们在完成 一项工作时,在

10、遭遇重大困难时,在工作极其繁忙时,却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 力这就是意志的作用。当然,意志不会与生俱来,它需要培养。要努力培养 学生自信、自制、果断、持久性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引导学生克服表里不一, 盲目从众的意志。至于具体措施,则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加强对中学生的意志 训练,不仅是师长的事,更是同学们自身的一大要事。要让他们主动地,找机会 训练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2、中学生考试评价机制的单一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 容的知识教育。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展和能力培养。那如何做到让学生尽量能够全面发展呢?这需要转变教育

11、观念, 综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方面,需要向素质教育转变,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以中学生发展为本,把德育臵于首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使中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其次,要继续深化对课程教材、教学 方法和中学学校制度等系列的改革,大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化,不断缩小地区、 城乡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才能适应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教育体系。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 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五育各自有各自不可忽略的作用,紧密联系 在一

12、起,缺一不可。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基本精神首先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 一;其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两 方面的和谐发展;再者,适应时代要求,强调中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中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应试教育下的中学生由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他们已经具备一定 的自控能力,但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还明显不够,许多学生在考试开始时, 并未想过作弊。然而考试中一旦发现有同学作弊,而监考不够严时,就会一改初 衷,加入作弊者行列。若是发现许多同学作弊,那些原来不

13、想作弊的同学也会难 以承受群体作弊的巨大压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原则,随大流,盲目从众。于是作 弊风气越来越浓,使得学校的学习风气日渐下降。3、中学生作弊的教育体制原因我国当前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定中学生成绩的依据,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其 邓和钧、邓钧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邓效民、叮咚等教育家的煎熬:挥之难去的“填鸭式”广州日报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片面的夸大了考试的作用,从而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考试观。由于应试 教育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业 水平。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给学校、教育者带来了压力,同时也给学生了巨大压 力。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

14、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 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及应试技能而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 目标,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 师待遇立刻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教师不但职称泡汤, 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一些学生在无奈之 下,只好被迫使用不正当手段去考取高分,以此来抵制应试教育带来的沉重压 力。这与应试教育一切为了考试分数,忽略人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不健康” 的教育理念有关。许多学生由开始的抄作业,逐渐发展到后来的考试作弊,这 使得学校的学习风气日渐

15、下降,这也是学生的虚荣心与应试教育的恶果。应试 教育偏重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使得学生遭到社会舆论的压力、 父母带来的压力,他们被迫采取作弊的手段来欺骗自己、老师、父母、同学, 使自己的虚荣得到满足。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是导致中学生作弊的源头,它重视高分学生,多数学 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 力。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对教育来说,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 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教育的核心

16、。应试教育不仅加重了学生的 学习负担,牺牲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社会大环境中的作假风气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从而间接地 影响着中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目前的大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利于中学生健 康成长的因素,如社会风气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得到真正落 实,甚至教育界也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而社会上诸如成人高考、各种支撑考 试中,存在着各种作弊行为已是习以为常。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中学 生而濡目睹,自然也就接受了考试作弊。他们接受这种方式,与多数家长对教 育的重视度有关。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叛女成凤,可是他们一般不去了解其 子女的学习过程,而一味追求结果,如班内名词或高分,并不切实际地提出过 高的要求,当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训斥、打骂。迫于这下压力中学生考试 作弊也就越来越严重,就这样的从小作弊导致当今社会上存在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