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评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75715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方程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简易方程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易方程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方程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1、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1)林老师考虑这堂课的概念多,“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而且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教学时,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概念的教学想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新旧知识(求未知数x)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重点考虑的

2、是方程意义的教学。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如:近期的“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解应用题”、远期的解较复杂方程或方程组时用到的“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集合”知识等。 按自己的标准把下列各式分类: 20305020x100 120120240 4a=12 112 使学生明确,哪些是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哪些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林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删繁就简,让学生做“分类游戏”: 35x12841274 x3249x7 450 x90069x205100 x410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

3、是方程? 激疑“4x32” 归于哪类?能说明理由吗?让学生在分类探索中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里林老师在设计时缺少了形如“4a=12”等的方程形式,对未知数是否一定用“x”表示,在理解上造成一定的偏差。 在“分类”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进行分类,在学生“不同标准”的分类中,分析感知“方程的意义”,同时,分类思想也渗透于教学中。因为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中,已不再由教师指令性语言来主宰,把选择分类的权利留给学生,无疑是关注学生个性的表现。 (2) “方程的解”的“检验”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会检验的,但检验过程怎样表述学生尚不清楚,需要老师加以指导,从反馈的

4、情况看,的确学生对检验过程怎样表述“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互动(同桌互说、组内互说等)加以巩固,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2、教学知识点之间的链接比较自然。 (1)林老师从教学方程的意义时,以天平入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左右两边平衡,小结出等式的概念;通过天平的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2)方程的解从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的练习中,林老师挑一个方程的式子(你想知道未知数的大小吗),导入方程的解的教学。让学生尝试解方程(与求未知数X的解题过程一样),然后有什么异同?让学生了解解方程的步骤。 3、教学中的值得商洽的地方: (1)学生在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等式的安排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每一个等式都要判断是方程还是等式,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够好,对韦恩图的表述有不当之处。 (2)“简易方程”这一课时,学习内容比较多,学生需要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教学时间比较紧,知识巩固的时间太少,教师如何突破这一瓶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