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5142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式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主题式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主题式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主题式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主题式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式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式教学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主题式教学案例城关镇刘湾小学 王宝珍童诗文本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童诗教学是学生最好的思维发展的捷径;童诗创作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实践活动。把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更重要的是诗是人类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本文仅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课例,带孩子们去感受诗,想象诗,吟诗诵诗作诗,感受诗歌的魅力。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2、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拾到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的身边还是有无数的活雷锋,读完这首诗歌,我们会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课文,是让学生在感情的朗读中去触摸昨天雷锋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的爱心。 3、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把读、想象、演贯穿全文的教

3、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雷锋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4、教学目标:(1)知识: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5、教学重点: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6、教学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7、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收集雷锋的资料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学生:生字卡片

4、、课前搜集的雷锋资料。(二)、教学过程设计1、走近雷锋,了解雷锋。(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电影雷锋片断板书: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3)小组朗读,读出诗情。3、自主表达,深悟诗情。(1)自主朗读,表达收获。(2)教师范读,感受人物形象。4、补充故事,深化认识。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5、内化拓展,情感升华。(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学唱。(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方面?二、教学实施过程与反思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前提,也是最直接简单又是最有效的方法

5、。读诗是一种语言的凝集,古人也就是在不断的读、背中理解其含义并为我所用,创作了无数精华之作的。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进了课堂。一节课下来,觉得诗歌短短的。孩子们读的也很整齐,很流利。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详细的了解。可我总觉的,这不是一节诗歌的学习课,课堂上没有诗歌的韵味,缺少了诗歌的灵气,学完了课文,孩子们对诗歌的了解还很肤浅。于是我又拿起课程标准,拿起教学论坛;反复钻研教材之后对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了调整,重新进入课堂,执教如下、走近雷锋,了解雷锋。1、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读读课文后面的小资料我知道

6、)2、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认识生字:雷、锋【反思】设计时,我给大家提供了3月5日纪念日、革命家微冷夫同志的题词等内容,看似丰富没实际上学生觉得很遥远,很生疏,丝毫不起为下文学习的奠基作用。而后边的交流雷锋资料也都是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这些方面的泛泛而谈,花费大量的时间,收效颇低。作调整后吗,由学生喜爱的音乐入手,直接从学生的感官入手介入新课的学习,把雷锋的榜样作用直接展现给孩子们,直入正题,低时高效。、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仔细比一比,看看本科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生:我发现

7、这篇课文每一句话都单独成为一行!生:我发现几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成为一段(节)!生:我发现这一课跟以往的课文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中间有空行。师:空行分开的地方,前边是一个小节,后边是一个小节。生:我发现这些句子很好读。师:那你在比较一下每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发现?生:小溪、足迹、哪里、这里、汗滴他们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字母i.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押韵”。押韵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音乐感是不是?生:我发现文中有些句子很相似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像这样的一句话写一行,几句话为一个小节,每句话基本上押韵的文章,我们叫他“诗歌”。你们喜欢读诗歌吗?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告诉大家一些什么事情,

8、相信大家再去细细地读一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反思】:这一环节在设计时,学生一个个交流完自己跌发现后,我们有针对重点进行强调和介绍,忽略了诗歌在表达形式上的特征,导致诗歌这个概念在孩子们头脑中印象不够深刻。调整后,我突出强调了诗歌“改段为节,单句成行,句尾押韵,结构相似”这些特点,让学生很快了解像这样的文本可以称为“诗歌”,印象深刻。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学生再次读文,用笔画出诗歌里讲到的事情。)生:我读懂了作者在四处寻找雷锋的足迹。生:我读懂了雷锋叔叔在下雨天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生:我读懂了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老大娘很累。生:我们找到了雷锋叔叔,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3、引

9、导朗读,读出诗情师:第一小节里为什么用两个“你在哪里?”你觉得这李英爱怎么读?(读出着急的语气)师:第二小节朗读中,“蒙蒙、泥泞、足迹”你想怎么朗读?学生练习朗读,并说出感受师:第四小节中,你为啥把“背着、踏着“读的那么重呢?生:因为雷锋叔叔背着大娘,路上有很多荆棘,他很累,洒下了许多汗滴,所以要读得慢,读的重。师:最后一个小节中,为啥又把“四处“读的那么慢那么重呢?生:四处就是到处,我们找了很多地方很多地方,找到了很多雷锋叔叔,所以要这样读。师:随后一句话你想怎么读呢?生:我要读的很高兴。因为我们找到了雷锋,我们知道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师:我们班上有没有需要献出爱心的

10、时候呀?你们在我们班里找到活雷锋了吗?在社区里,你找到活雷锋了吗?在生活中,你找到活雷锋了吗?快来夸夸他们吧!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反思】这个环节在设计的时候,我采取了分小组朗读,学生在小组内反复朗读,读的很流利,课时没有细细品味语句中包含的情感,华而不实。调整之后,我从学生的朗读入手,引导他们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含义,再用朗读表达出来。既读出了内容,也读出了情感,还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韵味美。4、自主表达,深悟诗情。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全诗,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然后高声朗读几遍,想一想你要用怎样的方式跟同学们交流,可以同伴合作。(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交流感

11、受。)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生:我喜欢第一小节,我想用朗诵的方式给大家汇报我的感受!(诵读第一小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我想给大家讲故事来汇报我们的阅读收获!(声情并茂地讲了雷锋送迷路孩子的故事。)生:我喜欢第四小节,我画了一张画来汇报我的阅读感受。生:我喜欢第五小节,我先给大家朗诵这一小节,再给大家讲一则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反思这个环节在设计时,我分为第三个大环节单独处理了。但是同样是朗读,感悟、表达的环节,我认为还是整合在一起比较科学。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上个环节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让他们在意自己最喜爱的方

12、式来表达自己的朗读感悟,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收获颇多。、补充故事,深化认识。师:雷锋叔叔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点学生读课后“我知道”)师:在学习课文前我布置大家摘抄雷锋的日记和故事,下面请大家分组比一比,展示展示你找到的内容,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到的故事和日记最精彩!我们现在来开展“雷锋叔叔知多少”交流活动。(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上台讲故事或读雷锋日记。)评出最佳演讲者和最佳小故事。【反思】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要深化学生对雷锋这一英雄人物的认识,光靠课文中原有

13、的内容或教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讲故事,识英雄。、内化拓展,情感升华。1、孩子们,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在,我们不光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还可以学习他的哪些方面?2、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雷锋或自己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3、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让学生跟着唱一唱。【反思】(由于有了前面的对雷锋叔叔的充分认识、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学生都乐于把自己知道的身边的雷锋或自己的真实想法跟大家交流。最后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的跟唱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生)【全课反思】:在对诗歌体裁的初步接触中,我抓住了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这条思

14、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比较、发现、交流,教室最后进行总结,把诗歌的特点简洁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初步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内容的感染力、情感的深沉美。但是课后我还有很多思考:本课的学习,我只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魅力,尽情了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透过文本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如果把诗歌教学延伸到实践活动中去,继续加深、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搭建起一座从读到写的桥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模仿创作、实验创作,更深一步感知诗歌的魅力,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小手表达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不是更好吗?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我对教学设计做了改进如下:三、教学改进设计1、走近

15、雷锋,了解雷锋。(1)播放电影雷锋片断(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板书课题: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自主发现,合作诵读。(1)初读诗歌,了解体裁。(2)再读课文,理解内容。(3)小组朗读,读出诗情。3、补充故事,深化认识。你还知道哪些雷锋的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吗?4、交流雷锋资料,拓宽学生思维(1)大屏出示学生搜集的雷锋资料,从雷锋爱学习、珍惜时间、热心助人、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等方面进行交流。5、课外延伸,学习创作。(1)校园内、社区中、生活中你发现活雷锋了吗?(2)仿写课文,学习创作诗歌。6、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学唱。(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哪些方面?四、二次实施过程五、再次反思、存疑、困惑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