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林语堂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50276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传林语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东坡传林语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东坡传林语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东坡传林语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东坡传林语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传林语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东坡传林语堂 读后感网权威公布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1200字,更多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12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读后感网。导语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个和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愈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好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2、、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老实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30天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她比中国其它诗人更含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改变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全部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字,不论是史论,还是奏折,

3、全部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她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受骗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但是基于她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她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标准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求乐趣的罕见本事,和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在苏轼的身上,表现出了xx的天性。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值得庆幸的是,对xx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即使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她自己也曾发怨言:“人生糊涂识字始”。但总的说来,北宋的xx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

4、,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苏轼的一生全部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一直超脱于政治之上。不论是反对派当权派,还是自己的党人得势,她过得全部很“失败”。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全部很喜爱她,一任一任的太后全部成为她的好友,可是她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然而,她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四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全部充实不少。苏东坡最好的文章全部是在被贬谪时写就的,却丝毫没有怨气,相反却表现出极其超远的视野和极其阔大的心胸。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不但仅是她的诗词书画,还有名动天下的苏堤,甚至人人喜爱的东坡肉。苏东坡是个幽默的人,

5、她说:“我上能够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我不想讨论这里面的哲学意味,因为我相信,苏轼是出自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学,不然她就不会得罪理学家程颐。苏东坡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地线,并一直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整个苏东坡的小说基础上就是一个心灵小说。她从不收敛她的幽默才能,她的充满机智的谈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以应对;她从不掩饰她对于鬼神世界的好奇,她请求天神并和魔鬼争辩,偶然还占取上风;她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幸福全部是一个秘密;她追求长生不老,几乎到死还兴致勃勃地寻求不朽的仙丹,半受挫败,却含着笑死去。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么一颗纯

6、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林语堂是这么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含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和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她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不过她留给我们的,是她那心灵的喜悦,是她那思想的愉快,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愉快,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东坡的喜爱和崇敬,但对王安石的贬低或许过分了点,王安石的人品和才华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只是政见不一样而已,书中对王安石变法贬到一无是处,这个还是需要论证的。总而言之,这本出自语言大师之手的传记确实不一样于其它传记作品,除倾注了作者太多情感,文字平实刘畅,真切自然,读来欲罢不能!感觉稍微遗憾的是若能把东坡的经典作品柔和到她的不一样经历中就更加好了,当然其中也引用了很多,但多是不为人所熟知的。这只能怪自己见识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