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4692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沈阳维康医院检验科工作制度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版序:20100315版本号:第3版文件编号:JYK-02-001发布日期:2012年3月15日生效日期:2012年3月15日发布部门:检验科编辑人:黄玉华执行责任人:检验科工作人员修改人:批准人:黄玉华审核人:曲甦页码: 共 3页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为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根据检验科工作性质,现对标本管制做如下规定: 1、样品接收程序 1.1、接收程序:1.1.1正常白班标本 每天7.30由护士工作人员接收服务中心送检病房的样本。通过lis系统逐个扫描标本信息纳入微机程序保存。纳入结束后将其名单打印一份交给

2、送检人员双签备存。并按检验项目直接摆放在各室的标本框内。1.1.2急诊白班标本 送检人员直接将急诊标本送采血室,并且亲自在登记簿上填写标本信息,然后由采血室人员送到各室检测。1.2、验证 :进入各实验室的样本在进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再次认真查对姓名,联号,住院号,病区床号,项目等对不符合要求者应作记录,并及时通知采样科室,正确及时地补采样,以免延误病人的检测结果报告,对书写不清楚的申请单, 当事者要及时与病房联系(可电话),明确受检 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区, 床号和检验项目等。 1.3、转送 :在查对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其他实验室(包括病理科)或本科各实验室的样本,要提高责任性,及时地转

3、送(可电话通知)有关实验室( 尤其是争论急诊项目)切勿延搁样本,延误检测,影响检验结果和报告时间,对人为造成的样本遗失, 漏检 和由之延误检测违反承诺限时报告引起病人纠纷和投诉, 将追究当事者和当事实验室责任。急诊标本及各病房零散标本:由采血室人员登记并转送相关实验室1.4、外单位送检 :外单位送检的样本,一律登记后,再转交各实验室检测, 报告结果由检测者传真发出或由服务台人员转发。1.5、标本放置 :接收后的样本须统一放置在固定部位并有明显标志的样本盒中, 以便其他实验室的同志来拿取各实验室对如何转送和取样本应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定时定点,由检测实验室同志询查收集, 对超时样本要求 (急诊样本

4、除外),必要时通知和催促有关实验室的同志来拿取, 并作记录。1.6、多张检验单标本 :凡有两张以上的检验申请单( 包括其他实验室或外送兄弟医院实验室作检测以及本科不同实验室检测的项目)原则上要分装各管, 随检验申请单一起分别放置各样本盒 ,对采样困难者要主动跟踪样本,并作详细记录以免漏检,分清责任。1.7、特殊标本处理 :对暂不检测的项目和超规定时间的样本,要随时登记和交班,以免漏检, 遗失和延误检验,对没有登记实验室和当事者,一旦发现有此样本的差错发生,一律追究责任。对特殊样本或特殊病人的样本,实行首接负责制, 所谓特殊样本是指难于采集的样本,以及特殊病人的样本一律实行首接负责制,无论那位工

5、作人员(包括进修生和实习生,违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追查当事者或带教老师责任) 一旦收到样本后,均须负其责任,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 及时和正确保管和转送样本到有关实验室或有关人员,同时作交班记录和双签名。2、样品使用2.1.将当天送来的标本,根据编号的基本原则,给当天的标本编好号,每个样本的每个检测项目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2.2.每张单和对应的样品管上条码号标记相同。2.3.在lis上每个样本的记录都包括以下信息:接收时间、医院、科室、医生、病人信息、实验结果(当天实验后填上)、发报告时间、样本采集时间等。2.4.微生物样本将编号完毕的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营养平板,麦康凯平板、沙保弱氏平板,35度1824小时孵育后,按卫生部操作规程进行系统鉴定。并将结果作好记录,再一一把实验结果填入相应化验单。3、样品保管血液样本每天使用后不能立即处理,要留至该样品报告结果以后,按编号摆放样本储存盒内,放入样本储存冰箱冷藏2-87天后处理销毁。尿液、痰液、脑脊液、胸腹水、粪便在结果报出后当天销毁。4、样品处理及销毁将各实验室所有废弃物消毒后装入垃圾袋,封口,在垃圾筐上套好新的垃圾袋,将垃圾带出实验室交给医院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5、样品运送要求对于各病房及门诊需要送检的标本要严格按照无菌、安全、及时的原则由陪检人员运送至实验室。标本应置于被承认的、本质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