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73454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整理版剖析(DOC 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2014-12-16一、信息化教育概论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p9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2. 信息技术的内涵(物化形态与智能形态)p11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3. 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p11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

2、、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4. 信息素养包括的内容p11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5. 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p12有现代教育媒体参与,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媒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6. 信息化教育的作用p14(答题时要加上作用的例子)信息化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作用主要有4个:(简答题,或可作为论述题要结合实际说明) 高教育质量:三个指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效率:加快教学进度、降低教学成本。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学生比原先学到更多的东西;扩大教育规模:凡是有电视或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一个教

3、师教成千上万的学生,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教育手段多媒化、教育方法多样化、人机人教育新模式、个别化学习、交互式远距离教学、教育观念新思路。7. 教育技术“94定义” p17 (中国“教育技术”=美国“教学技术”)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8.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目标与具体内容p34-p36总体目标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用几年时间,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使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具体内容:中小

4、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二、信息化教育媒体与教学过程9. 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两层含义p39一是指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口语媒体阶段、文字媒体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电子媒体阶段划分为视听媒体阶段和网络媒体阶段。网络媒体是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媒体。教育进入网络教学媒体阶段即是进入一个信息化教育的新阶段。)二是指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电子教学媒体。(任何一个新阶段都是将本阶段发展起来的新媒

5、体与以往几个阶段的媒体重叠使用或组合使用。)10. 教学媒体按感官分类p41按学习者使用媒体的感知感官分类(重点):听觉型媒体:口头语言、广播录音等视觉型媒体:教科书、板书、板画、挂图、模型、标本、幻灯、投影等视听型媒体:配录音的幻灯、电影、电视等相互作用型媒体: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要知道媒体所属的类型,如:模型是视听型媒体,但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是指教育中应用的以电子技术和数学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工具,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11. 教学媒体的特性p42呈现力:媒体呈现事物信息的能力。呈现力由空间特性、时间特性、运动特性、颜色特性、声音

6、特性等因素决定。电影与电视具有极强呈现力,但瞬间即逝,不利于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幻灯、投影类媒体在呈现事物空间与颜色特性方面有较强能力,但在时间、运动特征方面就不如电影电视。静止图像,能让学生详细地分析和观察事物的细微部分。广播和录音具有声音和时间的特性,用语言描述的空间与颜色特性,不具体、抽象。重现力:实时的广播与电视瞬间即逝,难以重现;录音、录像与电影媒体能将信息记录存储,反复重放;幻灯、投影也能按教学需要反复重放;计算机课件存储的信息则能按学习者的需求重现。接触面:指媒体将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广播与电视传送范围十分广阔,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有线电视播放系统,能将信息传至所有终端,

7、具有很强传送能力。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只能在有限的教室与教学场所进行传送。 控性: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幻灯片、投影、录音、计算机都比较容易操纵,适合于个别化学习。广播和电视,只能按电台播出的时间去视听,难以控制。 与性 :指利用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机会。分为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交互式的计算机媒体,学习者能根据本人的需要去控制学习的内容,是行为和情感上参与程度高的媒体;电影、电视、广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映,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参与;小组放映投影片时,师生能以面对面的方式呈现材料和进行学习、讨论,使学生在行为上积极参与;学生独立

8、选择各类教学媒体进行自学,是行为参与程度较高的学习活动。12.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p50由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4个基本要素构成。13. 信息化教学方法定义与特征p54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目的,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主要指教与学的活动途径和步骤。特征:必须依靠现代教育媒体而展开工作。14. 微格教学的特点p59 参与培训人员少,一般每次有5-8名学生。 培训时间短,每次课的时间在5-20分钟之间。 内容专一,在教学培训中把内容进行分解,使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单一的技能,如提示的技能、演示的技能、板书的技能。 借助电视

9、摄、录像设备。15. 微格教学的步骤p60确定要学习的技能观看技能示范学生扮演角色,电视录像观看录像,教师分析,师生讨论进一步练习改进技能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老师确定学生要学习的技能,并做相应的教学准备。 利用电视录像把要学习的技能演示出来,也可由教师亲自示范,或让学生观看相关技能的示范。 让学生扮演角色,模仿表演前面观察的技能,同时电视摄、录像设备录制学生的行为。 师生观看学生表演的录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和教师的点评,做进一步练习。三、教学设计16.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p63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

10、论和设计理论为基础。17. 教学设计的任务p64任务: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18. 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p66(1)教学对象:教学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2)教学目标:指通过教学活动以后,学习者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用可观察、可测定的行为术语精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尽可能地表明学习者内部心理的变化。(3)教学策略: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组织策略、传递策略(教学模式、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使用)和管理策略的总体考虑。(4)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部分,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

11、到,从而作为修正设计的依据。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4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19. 教学过程设计的三个程序: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p7020. 教学内容的分类: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p74 认知学习是对知识智力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其特点是知识的获得和应用。认知学习的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学习。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学习的结果表现为身体的迅速、准确、流畅和协调的动作。 情感学习。情感是学习者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情感类教学内容分为态度类和品德类两种。21. 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与依据(综

12、合运用)、p94(1)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2)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确定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依据知识点的学习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即确定在完成该学习目标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应用):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景,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治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他(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等)。选择教学媒体的类型。依据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

13、点,按照教学媒体层次的划分,选择合适的媒体类型。确定教学媒体的内容。媒体类型确定后,可查阅资料目录,确定所选教学媒体的内容。如果现有媒体内容合适,则可在教学中使用。否则可通过选编、修改,甚至重新制作等方法来确定内容合适的媒体。22. 教学策略的内涵p91(图3.11)23. 常用教学效果评价的类型及作用p108 形成性评价:在每节课后进行,能够为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证据。 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测验或期末考试后进行,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四、信息化教育环境24. 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含义p120(1)广义上讲,信息化教育环境可以理解为影响信息化教

14、育的所有外部因素,它涉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信息化制品、信息化社会以及信息化社会下的各种法律、政策、制度和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2)狭义上讲,信息化教育环境是校园信息化环境,包括学校或者班级的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25. 从时空角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进行分类p128(表4.2)从时空角度分类:按传播范围大小分为同地和异地;按教学授众的大小划分为个人学习型、小组学习型、群体教学型、众体教学型;按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之分。26. 学校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p129-p140(1) 多媒体教室:同一教学空间中,将多种教学媒体经过一定地设计和编排,构成一种

15、有效体系,具备这种多元媒体的教学环境。包括录音-幻灯组合型,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标准多媒体型。现在比较推崇的组合方式是“多媒体计算机+数据/视频大屏幕投影机”。(2)语言实验室:主要供语言教学和研究使用的现代化教室。类型有:听音型(AP型);听说型(AA型);听说对比型(AAC型);视听比较型(AVC型);多媒体学习型(ML型)等。(3)微格教室:主要由模拟教室、与模拟教室相隔离的数字录像控制室和观研室三部分组成。具有即时反馈、便捷指导、双向交流的功能。(4)网络教室: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组成。具有广播、监看、控制、分组的功能。(5)互动教室: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即时反馈教学系统与多媒体教室的有机结合。是数字聚合技术发展的一种新型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极强地促进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6)电子阅览室: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查找电子型文献的场所,也是集电子型文献与印刷型文献检索、阅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阅览室,在光盘服务器、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支持下,可以扩展成远程检索系统的网络环境。27. 标准型多媒体教室的构成与功能p130(图4.6)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