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1273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七叶莲的研究概况林辉1,刘青2,刘源岗2(1.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七叶莲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 、密脉鹅掌柴S.venulosa (Wight et Arn.)Harms、广西鹅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 ex L)和鸭脚木皮(S. octophylla(Lour)Harms)等的别名,又名七叶藤、七加皮、汉桃叶、狗脚蹄等,产于福建、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台湾等地,以根或茎、叶入药, 其性味苦、甘,温,有止痛散瘀、活血消肿的功能,临床上用于跌打损伤、风湿

2、关节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治疗,民间常用其叶捣烂外包治疗骨折肿痛及外伤出血等1-4。七叶莲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该植物含有萜烯类、有机酸类和皂苷类等多种化合物,其生理活性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临床所关注。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较强作用,此外还具有抗肿瘤、抑制平滑肌收缩等作用5,6。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本文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如下。1 七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1.1萜烯类化合物 近年来,刘佐仁等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七叶莲嫩枝及鲜叶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

3、出42种成分并确认了其中16种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2.80%,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包括-榄香烯(24.20%)、-桉叶烯(24.00%)、-蛇床烯(12.46%)等。孙素珍等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七叶莲和广西鹅掌柴两种鹅掌柴属植物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离分析。结果七叶莲挥发油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广西鹅掌柴挥发油共鉴定出了20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8个。两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七叶莲挥发油中大部分是萜烯类化合物,以-elemene和-eudesmene和-selinene为主,而广西鹅掌柴以-c

4、urcumene,eudesm-en-4-ol,1,4-dimethyl-8-isoproplderetricyclodecan、Spathuleno为主。两者挥发油GC-MS分析图谱和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何涛等 9应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从七叶莲挥发油中分离和鉴定了23个化学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21种,是七叶莲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其中germacrene D等倍半萜类化合物有抗菌、抗肿瘤活性,并估计可能是七叶莲的有效成分。1.2 有机酸类化合物 王大林等 10采用水煎醇沉再以1%盐酸洗脱的方法从S.arboricold中得到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黏液酸(mucic acid)和延胡索酸(

5、反丁烯二酸famaric acid),并鉴定出了琥珀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王大林等还证明了七叶莲中的有机酸具有抗休克作用。1.3 皂苷类化合物 11等人在七叶莲中获得了九种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从密脉鹅掌柴S.venulosa 中已分离出-香树脂醇、齐墩果酸、齐墩果酮和白桦脂酸及其苷,共6个化合物 12。1.4 其它成分 Lene Hansen和Per M.Denmark13在七叶莲的根、茎和叶中分离出了人参炔醇(falcarinol),并证明了这种物质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还得到了(E)-金合欢烯(E)-farnescene,植物醇(phytol)和多孔甾醇(poriferaste

6、rol)。此外还含生物碱、强心苷、蛋白质、氨基酸、树脂酚类物质等。2 七叶莲药理作用的研究 七叶莲的药理作用研究集中于20 世纪70 年代,人们将七叶莲水提醇沉后的溶液制成片剂和注射剂,并进行了大量药理和临床作用的研究,对验证该中药的生理活性有很大帮助。2.1抑制平滑肌收缩及镇痛作用 豚鼠离体器官实验表明,七叶莲注射液能对抗由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14;对回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阻断乙酰胆碱、组胺和氯化钡对回肠的收缩作用15;对小鼠离体妊娠子宫高浓度时产生兴奋作用,对大鼠离体非妊娠子宫,大剂量时呈现抑制作用16。2.2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上海中药一厂17,18等人给小鼠腹腔注射七叶莲注

7、射液0.5ml/只(相当于生药2.5g),510min即可观察到小鼠自发活动减少,有深度睡眠,翻身运动消失,一般可维持14小时;能延长硫喷妥钠使小鼠睡眠的时间,实验证明,给药组(先静脉注射硫喷妥钠后再腹腔注射七叶莲注射液)比对照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延长睡眠时间一倍以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剂室18用给小鼠注射七叶莲注射液,结果表明七叶莲对小鼠有明显镇静作用,并与巴比妥类药有协同作用;热板法实验证明17,18,选用小鼠进行试验,结果七叶莲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使小鼠痛阈显著提高,该注射液按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的止痛作用比盐酸吗啡0.2mg略强,且作用时间较持久;上海中药一厂10进行小鼠抗

8、惊厥试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七叶莲注射液0.75ml/只(相当于生药7.5g)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其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类。以延胡索酸为主,与琥珀酸、-羟基丁酸共同配制的三丁酸钠注射液,热板法镇痛试验有显著镇痛作用。临床试用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胆、胃、肠绞痛及带状疱疹疼痛有良好缓解作用19 。 2.3 心血管系统作用 兔静脉给予七叶莲注射液40g/kg可使血压下降0.266kPa,切断迷走神经其降压作用不受影响。离体蛙心实验表明,七叶莲注射液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剂量加大时可出现传导阻滞,最后心脏搏动停止于收缩期16。2.4 急性毒性 对小鼠腹腔注射七叶莲注射液的LD50为150g(生药)/kg

9、。对家兔静脉注射(相当15g生药/kg),观察3天未见中毒症状出现18。3 七叶莲制剂及质量标准研究由于七叶莲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多方面的功效,临床上早有应用。常用的制剂包括散剂、酊剂、胶囊、片剂、煎剂、酒剂等内服制剂,还有擦剂、气雾剂等外用制剂以及注射液,但多为医院制剂和民间验方。以七叶莲为名并获批准文号的制剂只有酊剂(西安美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和片剂(福建泉州中侨制药厂生产)两种,其余为含七叶莲的成方制剂5。但使用的均为七叶莲的总提物,采用鉴别等简易的质控方法。近年来,有人采用HPLC法在七叶莲制剂质量标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廖建春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医院制剂七叶莲胶囊中延

10、胡索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二氢钾溶液(20:80),检测波长为210nm,g范围内,延胡索酸对照品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1.21。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韩海等2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莲胶囊中有效成分反丁烯二酸的含量。方法:以ShimpackODS柱(4 6mmid200mm,5m)为分析柱;乙腈5%磷酸 (1: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反丁烯二酸在进样量569ng-1138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9)。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七叶

11、莲胶囊中反丁烯二酸的含量测定。4 七叶莲的临床应用4.1治疗胃肠道等疼痛 七叶莲制剂在各种疼痛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5-17。治疗胃部疼痛52 例有效率94.2,治疗肠道疼痛17 例有效率94.1,治疗胆道疼痛有效率75。南京鼓楼医院应用七叶莲注射液于不同原因(如溃疡病、胃肠炎、菌痢、胆石、胆道蛔虫等)所致胃、肠及胆道痛共102例,有显著止痛效果,有效率在90%以上,平均用药后10分钟即产生解痉止痛作用,且无阿托品类的副作用如口干、心率增加等15 。王大林等19以延胡索酸为主,与琥珀酸、-羟基丁酸共同配制的三丁酸钠注射液,临床试用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胆、胃、肠绞痛等有良好缓解作用。4.

12、2 治疗支气管哮喘 南京鼓楼医院内科选择吸入型哮喘、感染型哮喘和慢性气管炎哮喘三组成人患者共142例,应用七叶莲注射液(每支2ml,合生药10g)每次肌内注射4ml,观察其即刻止喘效果。结果表明,七叶莲注射液对各型轻重不同的哮喘病例都有较好的止喘效果。尤以吸入性过敏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效果最好,显效率84.4%,总有效率98.7%。感染型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管炎哮喘的效果差些,显效率分别为40.4%及44.2%,但总有效率也都高达92.1%和96.1% 14。 4.3 其它应用 于美珍22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00例,每次用七叶莲注射液2ml作压疼点注射,隔日1次,4次为一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

13、结果总有效率大99%,无不良反应。表明七叶莲注射液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明显作用。许文红等23 以自拟复方七叶莲霜(七叶莲、马钱子、王不留行、冰片、桉叶油经提取制成水包油霜剂)外用治疗(外搽局部疼痛部位皮肤,每,日4次,2周为一疗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3例,并与空白组(不含药物的空白膏体基质)30例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达87.9%,而对照组为30.0%。周菲菲等24用七叶莲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1例,并与对照组(服用消炎痛片)4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4%,对照组为70.0%,疗效观察表明,七叶莲酒镇痛效果较好,患者服用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有较好的消肿和

14、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作用,尤以轻、中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效较快。还有用于治疗骨折肿痛及外伤出血等1-4 。5 展望综上所述,七叶莲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中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临床疗效,尤其是镇痛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然而由于研究还仅局限在粗体物的活性上,对单体化合物的筛选较少,很多药理作用的目标成分还不是很清楚,原植物及制剂尚无特征性成分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目前投放市场的七叶莲制剂技术含量较低,缺少含量测定等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给七叶莲制剂的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该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七叶莲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明确其化学成分

15、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质控方法,以确保药品质量,促进中药七叶莲的开发利用。参考文献: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6-7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5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51-50523 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3624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编写. 中药学(第五册).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61-5655 陈蕾,朱霁虹,林瑞超.鹅掌柴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中药材,2002,25(5):363-3666 顾洪丰,瞿延晖.-榄香烯抗肿瘤机理研究进展.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4):64-657 刘佐仁,陈洁楷,李坤平,等.七叶莲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519-5208 孙素珍,袁旭江,李坤平等. 两种鹅掌柴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94-26959 何涛,李林松,康丽洁等. 七叶莲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04), 5110 王大林,马惠玲,鲍志英,等.七叶莲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通讯,1979,10(11):18-2011 FR 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