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70595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守法公民思品课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守法公民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2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守法公民。3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4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其增强公民法制观念的重要性。6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7理解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性。教学重点: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教学难点: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方法:游戏法;故事法;提问法;情境互动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

2、学过程(一、)1、法律知识小讲座;设计意图: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1、法律对人们的指引与规范,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加以体现。2、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行为的条件和范围,规定哪些行为可以做、能够做;3、义务性规范:通过命令性和禁止性的规定指引人们履行义务的方式,规定哪些行为应当做或必须做、哪些行为不得做或禁止做。违反相关的义务性法律规范,就构成违法。4、“我懂法”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进行竞赛;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竞赛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进而增强法律意识。思考下列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选择

3、题:赌博吸毒卖淫嫖娼传播封建迷信提问:你能举出几种违法行为?(二、)遵守社会秩序与公德案例:不知在坐的各位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第一辆公交车上,由于是上班高峰期,上、下车的人特别多,突然一个紧急刹车,一位年青人的脚被人踩了一下,高温天气人的心情也比较差,正当这位年青人转身要骂人时,突然他的火一下子灭了,因为踩他脚的人是一个盲人,试想,如果不是一个盲人,会发生什么呢?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处理公众利益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资源的行为准则。积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培养自己成为守法公民的前提。举例:公用水龙头没关随手关灯随地吐痰让座乱扔果皮纸屑帮盲人过马路排队吃饭不闯红灯演唱歌曲让

4、世界充满法;歌词:我们好品行我们同欢乐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守法纪我们共追求我们要做守法小公民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我们都与法同行真心的为你祝愿祝愿你幸福平安!设计意图:以歌词的形式演唱出本次活动的目标,寓法于词,寓情于词,让学生将法律牢记在心中。(三、)进行有责任感的行为选择责任感就是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应尽义务的自觉态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尽义务的,活着就是责任。(集体朗诵)面对父母,我们要负起赡养的责任;面对老师,我们要负起尊敬师长的责任;面对工作学习,我们要负起忠于职守的责任;面对不平,我们要

5、负起仗义执言的责任;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负起助人为乐的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要时时刻刻、一举一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失去责任心就陷入消极堕落。只有负责任地活着,才是积极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其实我们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负责任,也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和各种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关系,从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自觉地去完成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社会的各项事业就会顺利进行,人和人的关系也必然会更加团结和谐。善于约束自己,是守法的第一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守法,是养成守法习惯的重要标志。(四、)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与习惯一是道德约束力;二是良心;三是慎独。试举你的日常生活中或你的经历中一个有责任感行为选择的例子。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古人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希望每位同学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养成良好品行,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守法的现代小公民!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与法同行,拥有精彩人生!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使学生明白我们召开此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