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705911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第三标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及位置1.1.1工程名称:2009年大沽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第三标段工程1.1.2工程位置概况本工程位于大沽河平度于莱庄段。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1.2.1水文气象条件大沽河流域地处胶东沿海,属海洋性气候。温度一般在摄氏-2238之间,流域内温差不大,终年无霜期约200天。流域内雨量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5.6 mm,径流量为5.0108m3(1956年2000年)。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为1451.4mm(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330.6mm(1981年)。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约有80%集中在汛期(69月)尤以7、8月份最多

2、,约占全年56%左右,年降雨量天数一般不足90天。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导致了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且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更为剧烈,最大年径流量为30.5108 m3(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0.09108 m3(1968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328倍。丰水年与枯水年一般交替出现,也有连丰连枯现象。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易形成水灾,枯水期径流量很小,甚至断流。流域内的另一特征是蒸发量很大,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由于春季降雨稀少,又伴随着干热风,蒸发量大,故春旱比较严重。汛期暴雨中心多在流域北部山区,中部偏小,南部洼地平原更小,因此洪水下泄首先占满河槽,造成下游平原河

3、道排水困难,产生内涝。1.2.2工程地质概况大沽河流域北部为山区和浅山丘陵区,南部为平原和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山区相对高程200300m,山势陡峻,巍岩裸露,少植被;丘陵相对高程50200m,丘顶平圆,冲沟发育;平原相对高程在50m以下,地势平坦,有少数侵蚀台地。大沽河流域和南胶莱河流域位于鲁东迭台隆中部,跨莱中台陷胶南隆起三个三级构造单元。大沽河流域北部,位于胶北台拱,出露地层为太古-远古界粉质山群,前者以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及大理岩为主,后者以黑云片岩、片麻岩为主。该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中粗砂层中,属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水位略低于河水位,水位深2.5-4.2米,年

4、变幅1.5-2.0米,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根据水质分析报告,矿化度小于1.0g/L,PH值为7.2-7.42施工条件2.1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条件交通:本工程所处位置邻近乡镇,对外陆路交通条件非常方便,交通便利,现场施工条件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路况一般。供电:工程周边村庄较多,可根据当地公共供电系统情况,采用搭接当地电网用电,柴油发电机组发电为备用。供水:生产用水通过河道取水接至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利用沿线村庄生活用水解决。通讯:施工现场需采用对讲机和无线电话进行通讯,项目经理部办公室安装有线电话,并配备传真机、电脑上网进行通信。同时,项目经理部所有技术管理人员人均一部移动电话。2

5、.2建筑材料工程填筑土料均由现场指定土场取土。其它材料如造浆膨润土、柴油、塑料薄膜等,均选择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供应商采购。3项目内容及工程结构特征3.1项目内容本标段防渗工程共3947m长,桩号为yd47+877yd51+824。3.2工程结构特征先用推土机及挖掘机相互配合在堤脚开出深1.602.50m,底宽6.0m的工作槽面,然后在槽底铺设钢轨,用链条开槽机开槽,槽深为设计深度7.5m。开槽宽度为0.170.20m,挖掘的垂直槽采用膨润土泥浆固壁,最后垂直铺设塑膜。按设计坡比进行了整坡,并已清理掉树根、杂草和杂物后,铺设厚0.4mm的塑料薄膜。顺堤坡向上铺至设计高程,插入堤防内0.50m

6、。在膜上回填厚0.80m的粉质粘土。最后回填沟槽,并层层夯实。3.3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 目 名 称单 位工 程 量备 注1土方开挖m34103.402土方推运m315000.003夯实土料m319800.004垂直塑膜防渗m329463.005塑料薄膜斜铺24470.00一、质量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1.1工程质量承诺:在施工中,认真执行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和ISO9001:2000标准的各项条款和要求,科学施工,确保人员、资金、设备的投入,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1.2工程质量目标:1.2.1试验检测资料齐全、规范。1.2.2分部、分项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100%。1.3

7、质量方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确保工程质量。1.4建立本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联合体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本投标书中所列的规程、规范;与此投标书工程内容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与本工程有关的达标投产的各项条款和要求; 建设单位的相关指示和要求。1.5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附件)1.6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1.6.1教育和培训在进场一周内,对全体管理干部和职工进行达标投产管理和ISO 9001:2000标准的学习和培训,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1.6.2检查和管理在公司质量代表的领导和指导下

8、,由质量工程师进行日常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运行和管理工作。1.6.3质量体系自我检查每两周一次,由公司组织定期的动态检查和考核工作,质量代表具体负责,组织质量管理工程师(专职)和项目部质检员参加的内部质量自我检查,确保达标投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严格处于受控状态。检查的形式采用内部质量审核形式。1.6.4内部质量审核公司按内部质量审核计划对本工程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以提高本工程的质量体系运行能力和运行水平。1.6.5质量体系监督审核根据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安排,对本工程进行监督审核,以验证本工程执行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1.6.6改进和提高通过自我检查、质量审核和监督审核,不断发现问

9、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举一反三,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限期验证,进行改进。促进达标投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2投入本工程的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试验工作是保证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的优劣是通过试验检测确定,因此,必须完善检验机构,建立现场试验室,并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各项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用试验数据指导施工。试验室主要工作范围为:2.1对工程中使用的塑料薄膜、编织袋等原材料,在进场及使用前,及时按照设计要求以及相应的规程规定进行取样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2.2根据本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对土方清淤、填筑料等进行现场抽检,并

10、根据现场工艺试验通过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参数和质量控制等编制现场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施工。2.3投入本工程的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见下表: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表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进场时间备注测量仪器直尺5m把22010/11水准仪S2台62010/11经纬仪J2台32010/11测绳50m把22010/11千分尺把22010/11全站仪GBT-2002台32010/11楔形塞尺套22010/11土工检测设备土料取样盒个202010/11核子密度仪台12010/11土工实验设备套12010/11电子天平台22010/11电炉个22010/11烘箱 个120

11、10/113整体(含关键部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1质量管理保证措施3.1.1组织措施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质量管理体系,纵向上要有利于第一责任人的统一指挥和分级领导,横向上要有利于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强化各级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把质量工作贯彻到每一项工作当中。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职质检人员,确保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并主动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的监督检查。项目部设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技术负责人主管,成员由工程部、质检部、测量队、试验室(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批准)等职能部门主管和作业班组长组成。日常工作

12、由质检部负责。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见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自始自终坚持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质检员组成的质量检查领导小组,领导QC小组开展各单项生产QC活动,建立质量责任制,实行奖罚制度,狠抓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素质,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工地配备专职检查员、试验员、因地制宜符合施工现场制度,确保各工序都有质量控制和监督。认真接受建设单位和有关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工程监理。积极配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工程质量。按月向甲方提供质量报告及有关技术资料。健全和完善工程技术档案,做好原始资料记录和整理工作,及时完成竣工资料整理。3.1.2技术措施本公司是我市水利行业具有

13、二级施工资质的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和不断探索,学习系统内外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模式,目前已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生产运行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本工程如能中标,我公司将全力以赴,集中力量,全面推行ISO9002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质检体系,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等级优良,并杜绝重大事故,消除减少一般性质量通病。3.1.2.1开工前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特点,并按施工图纸、规范、标准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向各班组做好技术交底。3.1.2.2工地设立施工技术科、质安科,各施工点配备专职质检员、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确保各工序都有质量控制和监督。3.1.2.3工地成立QC小组,

14、项目经理任组长,按PDCA循环方法开展质量活动。使工程质量得到稳定控制和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优良工程的质量目标。QC小组结构及循环图(见附件)3.1.2.4工地质检员根据设计及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要求,分别绘制质量控制表格,对所有建筑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均按现行规范、技术等要求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3.1.2.5坚决贯彻工程施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精心管理、精心施工。如出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局部已完工程,坚决纠正后推倒重来,不留后患,并根据“三不放过”原则,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工程内在质量优良,外表美观,造福人民。3.1.3经济保证措施3.

15、1.3.1建立明确的质量经济责任制,确保各阶段施工质量进度,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充分调动项目部全体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3.1.3.2对经常出现的各种设计变更和其它工程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力求最大减少对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控制计划目标实现的影响。3.1.4机械设备保证措施3.1.4.1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工地维修保养制度,在施工中进行强制性保修,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3.1.4.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组建专业机械设备管理队伍,认真做好新设备的推广应用。3.1.4.3认真执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在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适时配置情况优良、数量足够、配套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3.1.4.4 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