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9901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A. 实验法B. 测验法C. 调查法D. 观察法2.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A. 实验法B. 测验法C. 调查法D. 观察法3.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2、. 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C. 随意后注意D. 有意注意4. 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A. 绝对感觉阈限B. 绝对感受性C. 差别感觉阈限D. 差别感受性5.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A. 感觉B. 知觉C. 记忆D. 想像6. 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A. 社会刻板印象B. 印刻C. 社会知觉过程D. 从众7. 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A. 有效复述B. 无效复述C. 精细复述D. 保持性复述8.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A. 前摄干扰B. 倒摄干扰C.

3、 消退抑制D. 超限抑制代替尺子9. 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 直觉思维B. 聚合思维C. 抽象思维D. 发散思维10. 水罐问题”(即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对问题解决的影响。()A. 心向(或心理定势)B. 功能固着性C. 无关信息的干扰D. 问题表征的方式11. 一般人的智商在之间。()A. 120 139B. 140 159C. 70 79D. 90 10912. 智力多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 斯皮尔曼B. 卡特尔C. 瑟斯顿D. 吉尔福特13. 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4、是()A. 热情B. 心境C. 激情D. 应激14.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A. 社会性B. 独特性C. 稳定性D. 整体性15. 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 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A. 多血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6.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A. 个人品质B. 社会地位C. 经济条件D. 学历层次17. 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 二个方面。()A. 思想健康B. 心理健康C. 行为健康D. 精神健康18. 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

5、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 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 ?()A. 升华B. 文饰C仮向D.转移19. 有的人被他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所控制,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某种思想或某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是 的表现。()A. 应激症B. 恐惧症C. 强迫症D. 抑郁症20. 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标准,儿童后期的年龄段为()A. 1 3 岁B. 3 6 岁C. 6 12 岁D. 12 18 岁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 心理学2. 学习3. 想像4. 动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2. 简要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3. 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并说明各发展阶段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 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 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 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 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 试述冲动型与沉思型两种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