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9893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点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的幸福标准。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 来说都是最富有的。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 暖的成长环境。(3)维护孩子的尊严。“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 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父母要 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4)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告别了贫穷的“90后”,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 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 财的一代。(5)向孩子学习。“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信息传 播便捷迅速,使他们与成人的界

2、限消失,成,。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他们与父母 的关系。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之师。因此,家长向孩子学习并 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6 )尊重孩子的朋友。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父母关 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 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 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7)做老师的朋友。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家校沟通。 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 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

3、善,对孩子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冲突 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对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 的效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就我校的具体情况 而言,我认为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养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 响和意义。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必要性 1. 归属感的定义。归属感的定义,具体来说,有如下 5种理解:(1)定义一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大于 经济因素。

4、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 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又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2)定义二 所谓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依存心理的情 感体验。(3)定义三所谓归属感,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团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并 受其影响而获得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归属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深深植根于人的心 底,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4)定义四社会心理学把人们的这种个人对特定群体与组织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 觉称为归属感。与归属感相反的是疏离感,人们的归属欲求如果能得到满足,则人 们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协调的内心感受,觉得自己有所

5、归属、有所依赖。(5)定义五所谓归属感,是指管理者率先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一种仁和的气氛,在鼓励竞争 的同时,同事之间又不乏亲近感。2. 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必要性。对于学校归属感的定义,我认为第三种理解更符合对学校归属感的要求。学校 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所在系、所在学校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 觉,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获得其在精神心理上的满足。学校归属感教育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还能培养大学生 的集体归属感,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能鼓励学生积极 参加各类学校组织的活动,而不是缺少对学校的相应认同和喜欢,游离于学校的具 体建设和活动之

6、外。学校归属感教育对学校在如今教育发展尤为迅猛的形势下,能 够帮助学校保持求同存异的特色,使学校能够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形成广泛的认 识和认同,进一步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虽然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作为 普遍年龄在 17岁至 24岁范围内的大学生来说,对社会尚缺乏主观的认识,而社会 在道德层面上,如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 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 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或多或少地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同 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归属感的缺失,使其容易陷于信仰迷茫和对个人

7、缺乏相应认同 的境地,突出表现在:价值取向迷乱;责任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失范;缺少艰苦奋 斗思想;拜金主义严重,缺少奉献精神。这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临这些 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教育是必然要求。学校归属感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相应的帮助和影响,尤其是在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 后,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对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归属感。二、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实施和具体内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和学生,对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教育,双 方应该有个互动的关系。从学校方面而言,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硬 件和软件等各方面的水平和素质,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和依恋

8、;从学生方面而 言,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对学校 的认同和深入认识。1.在学校内部形成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良好氛围。从简单意义上说,学校 是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教育的直接责任者,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学校归 属感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包括对校园的基础建设、硬件建设 和软件建设外,还需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我认为,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 校的校训只有简单八字:“厚德、笃学、求实、拓新”,字字都反映出我校的基本要 求和努力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将其深入到我们的校园建设中,使之深入人心。要进行大学生归属感教育,就需要统一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

9、,使全体教职员工 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大学生的归属感教育中。一线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把课上好的同 时,利用课堂学习和教育吸引学生,使之对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和认同, 从而上升到对专业、系级和学校的喜欢。学工管理人员,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几 点思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00)李妍58斶刊.玄)09年胡糜期(上卷)应该切实结合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办好实事,除了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管理,保 持对学生具体情况的联络和畅通外,还应该在学生中形成民主的氛围,使之能感受 到个人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民主权利,由此而产生对学校管理的相应认同;后 勤服务工作人员服务工作要及时、到位,使学生能够体会

10、到学校的关心,而不是流 于表面,各种服务都需要围绕学生展开,使之能够在学校中感受到温暖,从而对学 校产生认同和依恋。2. 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针对性。目前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 大变化,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需要,必须根据 不断变化的形势把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要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大学 生产生的影响,区分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道德观念与以往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不同, 根据当前形势做好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要区分大学生不同群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大学生之间的区别,了解独生子 女与非独生子女之

11、间的区别,了解家庭相对富裕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大学生之间的 区别,了解在一种比较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和在一种相对冷漠甚至 成员缺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之间的区别,学习比较自觉、学业成绩优 良和学习自觉性差、学业成绩差的大学生之间的区别,掌握这些不同大学生群体之 间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道德特点掌握对其进行学 校归属感教育的不同规律与方法,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确保工作取得效果。例 如,有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对学校的住宿条件不如家里的,存在相应的不满;而 有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学校的住宿和学习条件远比家里的条件要强,可是因为 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经济差异,

12、容易导致这些学生归属感的缺失。所以针对这些不同 类型和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应进行学校归属感教育,采取有的放 矢,求同存异的方法。3. 坚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教育。,学生进行学校归 属感教育需要坚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相应的事实,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发展,不能只滞留在对大学生死板的管理上,需要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了 解学生所需。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从中学模式化的学习中转化到具体的 活动参与,培养自身的工作和组织能力上来,通过各种班级、系级和院级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以及对学校校园建设和管理的相应参与,使之能够在具体 的活动中深入了解

13、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在活动中产生对学校的认同和喜欢, 由此达到学校归属感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学校具体项目的实施上,要努力做到上 下一气,使学生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相应的认识,对学校的发展也产生相应的期 望。对大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教育,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一课,所以,我们需要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融会学校归属 感教育,当然,具体实施和内容还有待具体改善和提高。参考文献:1 陶国富,王祥心大学生交往心理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 艾里克斯盖普,张宏徽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氛围J .教书育人, 2004,(3): 45-46.3 余大中大

14、学生群体归属感探微J .石油高等教育,1993,(1): 54-57.4 刁静,黄佳等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J 健康 心理学杂志, 2003, 11(2) 5 罗惠玉关于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的调查与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6 杨新宇,李齐全,胡鹤玖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3) 7俞大森. 大学生归属感初探.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1).8兰芬. 论军校学历教育大学新生归属感的培养. 军队政,(2摘要:本文 旨在探讨在护理操作实践中贯穿人文关怀理念对护生护理综合技能水平的影响。以 2005

15、级 4个班共 203名五年制高职护生在护理操作中实施人文教育模式,2004级 4个班 187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通过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反馈、学 生自我反馈等多个环节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综合评定为方法展开研究,得出的结 果是: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临床反馈:病人满意度、临床带教老师评价等实验组均明 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学生自我反馈的结果显示:实验 组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明显提高,学会了关心、理解、尊重病人, 因此,结论是:在护理技能操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综合护 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护理实验老师的重要任务。关键词:护理操作实践护生人文

16、关怀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 对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美 的模式,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系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关注,因此,人文 关怀式的服务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人文精神的 培养将是影响护理专业教学发展的一个问题1。课改后,虽然护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但人文 知识的传授易实施,人文精神的培育却不易运作和体现。护理专业中普遍存在着 “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状2,忽视了护生人文关怀方面的培 养,使得护生在进行护理操作练习时往往是无声的,或仅是只言片语,将护理技术 操作公式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 05级高职护理班护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在注重护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