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698053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距离测量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距离测量实验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七视距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视距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2、采用三种方法对同一测点进行观测。3、精度要求:往返测得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KW1/300,高差之差?hW6mm/100m。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配三脚架)1 台、视距尺(水准尺)1 把,自备铅笔、计算器。三、观测方法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点A上(假定A点高程HA= 100.00m),对中、整平,量取 仪器高i (读至cm);在B点竖立视距尺。2、水平视线法(1)用盘左位置瞄准B点上的视距尺,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 中,同时调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竖盘读数为视线水平时的固定读数(90或270 ),这时 望远镜视线水

2、平。(2)读取视距丝上丝、下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l1;读中丝读数v1 (或取上 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cm)。(3)计算:D=100 l1, h=iV3、仪器咼法(1)盘左,用望远镜中横丝瞄准视距尺上读数为i的位置,读取上丝、下丝读数,求 得尺间隔12;(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 (读至),求竖直角a2(3)计算:D = 100 l2cos2a2, h=Dtana4、任意倾角法(1)盘左,望远镜瞄准视距尺任意读数v3 (最好使倾角大些),读取视距丝上丝、下 丝读数(读至mm),求尺间隔13;读中丝读数v3 (或取上丝、下丝读数的平均值,读至 c

3、m)。(2)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 (读至),求竖直角a3(3)计算:D=100 l3cos2a3, h=Dtana3+ i_v35、返测:来源:网络转载将仪器安置于B点,重新量取仪器高,在A点竖立视距尺,按上述方法观测、计算两 点间水平距离D和高差h。检查往返测得水平距离和高差是否超限。四、实验记录与计算表视距测量记录计算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观测者记录者仪器高实验七钢尺量距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要求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线2、精度要求:往返量距的相对误差KW1/3000。 来源:网络转载二、仪器和工具30m 钢尺 1 盘、经纬仪 1台、标杆

4、1根,自备计算器、铅笔。三、观测方法1、在地面上选定相距约50m (或80m)的A、B两点。2、安置经纬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立标杆;用经纬仪望远镜纵丝瞄准B点, 制动照准部(水平制动)。实验过程中,经纬仪照准部始终处于制动状态,通过上下转动 望远镜使每一定点均处在望远镜纵丝上,从而实现经纬仪定线。3、往测:后尺手执钢尺零点端将尺零点对准A点,前尺手执尺盒并携带测钎(未配置,本实验 中用粉笔代替)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操作经纬仪的同 学用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上,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 尺手对准零点喊“好”,前尺手在整30m处插下测钎

5、(可由另一同学用粉笔对准30m处在 地面做好标记),完成一尺段的丈量;两尺手同时提尺前进,后尺手行至测钎处(或第一 个粉笔标记处),依次向前丈量各整尺段;到最后一段不足一个整尺段时,前尺手应仔细 量出余长。记录者在丈量过程中在“钢尺量距记录表”上记下整尺段数及余长,计算得到 往测总长。4、返测:由B点向A点同法量测。5、计算检核:根据往测和返测的总长计算往返差数和往返总长的平均数,检查相对较差是否超限, 若符合精度要求,则取往、返总长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四、注意事项1、钢尺量距的原理简单,但在操作上容易出错,要做到三清:零点看清一一尺子零点 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必须看清

6、;读数认清 尺上读数要认清 m、dm、cm的注字和mm的分划数;尺段记清 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少记一个尺段的 错误。2、前后尺手动作要配合,定线要直,尺身要水平,尺子要拉紧,用力要均匀,待尺子 稳定时再读数或插测钎。3、钢尺性能脆易折断,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用毕要 擦净才可卷入尺壳内。五、实验记录与计算表钢尺一般量距记录计算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观测者记录者来源:网络转载尺段数余长数(m)总长(m)往返差(m)相对误差往返平均值(m)往测返测计算平均长度D0= (D +D ) /2=0往返较差?D=D ?D =往返相对误差K 一,-DD /07| AD|六、误差分析来源:网络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