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9693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通用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 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 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通用 7 篇),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1初中的时候阅读了一本关于恒星、星云的书,就迷上了神秘宇宙 的一切。真正阅读的第一本天体科普书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只记 得一句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光是从遥远的恒星发出经过数亿年才到 达地球的。另一本印象深刻的天体科普书是万物简史,这本书用 通俗幽默语音讲述宇宙,让我第一次确切知道太阳和地球的比例,如 果太阳是一个篮球则地球就和乒乓球一样大,也让我第一次

2、知道以前 的人类是怎么依靠圆规和直尺测定地球的大小和质量。今天看了从一到无穷大后,才发觉G。伽莫夫在更早的时候 已经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宇宙的那些事,他言简意赅地讲解了爱因斯坦 的时空相对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核反应,也揭示了白矮星等密度大 得令人无法想象是因为它们是由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堆积而成的 我想可能一段时间后我也会忘记这些,但我无法忘记世界是无穷 的,认识也是无穷的,是逻辑推理的发展或是另辟蹊径的突破推动着 人类不断发现宇宙的真相。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2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 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增长 知识,开拓视野,今天,我

3、就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乔治 .伽莫夫。这本书的内容 覆盖很广,涉及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但是,这本书与其他按主题 分类来写作的书可大不一样,作者用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打头, 由浅入深,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重要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 起,在读者们不知不觉间把一些非常实用的理科知识甚至技巧信手掂 来,让读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浏览了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成就和最 前沿的进展。这简直是一个绝对大手笔的典范!作者把数学、物理、化学、天 文学、地质学、以及遗传学的许多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可 以尽情的跟这本书一道天马行空地遨游科学的世

4、界。这本书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枯燥的数学公式、物理概念、 化学符号之间,还有那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原来无穷大的宇宙、无 边无际的遥远星系,并不是跟我们毫无关系;原来分子、原子并不是 真正的微观世界、并不是那个基本单元的“1”,它们仍然是由质子、 中子、中微子,甚至更下一台阶的夸克粒子组成;原来爱因斯坦的四 维空间和时空相对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抽象,那么遥不可及,:原来我 们眼见为实的直线、平面,也可以是弯曲的、循环的,甚至空间、时 间都可能是弯曲的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甚至一读再读的好 书。下面我给你们来举个例子。乔治.伽莫夫在其中的一篇中写道: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 等于全部。随后,

5、他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设想有一家旅店,内 设有限个房间,而所有的房间都已客满。这时来了一位新客,想定一 个房间。“对不起,”旅店主说,“你没法住进去了,因为所有的房 间都客满了。”现在在设想另一家旅店,内设无限个房间,所有的房 间也都客满了。这时也有一位新客来临想定个房间。旅店主答应了。 他把一号房间的客人移到二号房间,把二号房间的客人移到三号房间, 把三号房的旅客移到四号房间,以此类推,这样一来,新来的客人就 住进了已被腾出的一号房间。如果还有一家旅店,有无限多个房间, 但是来了无限多位要求订房间的客人,那么该怎么办呢?旅店主仍有 办法。他把一号房的旅客移到二号房间,把二号房间的旅客移到

6、四号 房间,把四号房的旅客移到六号房间,以此类推,那么所有的单号房 间都腾出来了,新来的无限多位旅客可以住进去了。这个故事使我们 明白了:无穷大数的性质与我们在普通算术中所遇到的一般数字大不 相同。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怎么样,你动心了吗?动心了 就去看一看吧。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3部分等于整体:如果问一个问题:所有整数的数量和所有偶数的数量,哪个多哪个 少?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肯定是所有的整数多呀,因为整数是 12345678这样排列的,而偶数是2468这样排列的。但是如果你把一 和二对应,二和四对应三和六对应四和八对应的话,这样一直排列下 去,你会发现,不管你排练到多少,总会有一个偶数和

7、这个整数是可 以对应的。星际旅行:如果速度达到光速,时间将会静止,如果速度超过光速,时间将 会倒流。假设你决定去参观天狼星的一颗卫星,而它距离太阳系 9 光 年,你搭乘上一艘以光速行驶的飞船。这时候,你很自然地会认为从 天狼星到回天狼星的往返一程至少要 18 年,因此你一定会筹划着携带 上大量的食物以做供应。但如果你乘坐的飞船运行速度接近光速,那 么你的所有担心都将是没有必要的,而所有的防患措施也完全是多余 的。事实上,如果你的速度能达到光速的 99.99999999%,那么,你 的手表、你的心脏、你的肺、你的消化和思考过程都将会减慢 70000 倍。如此一来,地球到天狼星往返一趟所需的18

8、年(这是从地球人的 角度看到的时间)对你而言,不过是区区几个小时而已。而事实上, 若是你一吃完早饭就从地球出发,那么,当你的飞船降落在天狼星的 一个行星上时,正好是你想吃午饭的时间。或者,如果你行程匆忙, 吃完午饭后马上就得回家,你也很可能会赶到晚饭时回到家。但在当 你回到家时你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你会发现地球上已经过去了18 年。 且因为你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运动,故而地球上的18 年对你来说, 也不过才一天的光阴而已。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两条染色体当中只需一条上面的信息就可以显现具体表征的叫做 显性遗传。而必须两条染色体同时具备同样的信息,才可以在外观显 现的叫做隐性遗传,所谓的隔代遗传,就

9、是虽然父体和母体没有相关 的表征,但是不代表他们的某一条染色体上面没有相关的信息,如果 它们身上携带有相应的基因,那么他们的孩子身上就有可能出现在父 体和母体身上没有出现过的表征。人造病毒所有的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有生命的细胞和没有生命的 一团物质,它们的区别是是否有基因。而基因的本质是一团以固定结 构存在的原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蛋白质分子,一部分是核 糖核酸。病毒就是自由基因,现在生物化学家已经掌握了用普通的化 学元素合成生物蛋白和核糖核酸的方法,虽然暂时只能合成最基本的 一种病毒,但是假以时日,未必就不能用简单的化学元素来合成所有 的基因。拓宽视野:古人他认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10、,后来放大格局,认识到太阳才是 中心。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讲,可能内心的潜意识认为太阳就是中 心。但事实上,从天文学观测到的结果来讲,整个太阳系都是在银河 系当中特别特别边缘的一个小地方。以前听到一个学者说,如果以后 的孩子选择专业的话,不考虑生存的前提下,他会建议孩子要么选择 天文学,要么选择历史。因为历史可以从时间的维度来极大的放大格 局,而天文学可以在空间的维度放大格局。自然科学揭示世界的本来面目,在价值观当中,这应该成为非常 重要也非常珍贵的组成部分,价值观越贴近世界的真相,对行为的指 导意义就越大,所以自然科学不可不了解。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4从打开这本书,到我翻最后一页,一共用了

11、5 个小时。文字戛然 而止,而我的思维却仍在伽莫夫构建的科学之海中遨游着,久久不能 释怀我看见宇宙如画轴般在我的眼前,缓缓向那无尽的远方展开,上 面饰满银白的星点;我看见熟悉而又陌生的数字在我的身旁,跳着数 不出的舞蹈,无穷无尽地回旋着;我看见物质一层层地分解成更小,带着几分调皮与嘲笑;我看见了科学,时空中交织,从一到无穷大我很遗憾,没有更早接触这本书,一本科学的方向标。我突然催 生出一种幻想:如果能有人在整个科学范围内写出像这样一本充满了 趣味与知识的科普书籍该多好!有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看清当下科学的全貌,而不仅限于盲人摸 象;有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理清科学的脉络,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 向着青

12、草更青处荡漾;有了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知道我们做 了什么,拥有什么;有了这本书,我们的了解将更加全面,我们的学 习将更加满足我们的需求类似的句子还可以写很多,如果用一句话 总结就是:有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科学的过去与现在,并去追寻他 的未来我们能否建立起一个体系,将整个科学放入其中,从而方便我们 去查阅和获取?我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见识浅薄而无法去知晓这个 问题在未来甚至现在是否有解。于是我只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猜测 我们可能的一些解决方式。从现阶段来看,我们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 种是利用数字技术以客观数据形式储存,另一种则是通过人类的大脑 以主观经验形式来储存。

13、现阶段来看,从我个人的浅薄认识出发,我 认为两种方式各有优势,而互为补充。数据形式具有存储量大、再明 确目标时易于查找的特点;而经验形式则具有模糊搜索能力和基于自 身的再创造能力。我想前者很好理解,而后者则可能有人质疑,我或许需要用一个 例子来解释一下。比如你的研究遇到瓶颈,前路迷茫,我想更多的人 会倾向于找一个这方面的专家聊聊天而非拿去让一台电脑来解惑(事 实上这是我在一次又一次对着电脑迷茫的经历后得出的个人结论)。 即使是当下人工智能处理下的数据也只能给你一堆虽然详尽,但是你 已经了解的知识(要不怎么搜得到)。而经验(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的)则能告诉你你到底应该了解什 么,换言之,到底什么东

14、西能解决你的问题。以上两个方面使得当下的探索往往是先找人聊天解决方向问题(获得灵感),再通过精确化的数据搜索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这个过程至少受两方面条件的制约:当下知识爆炸导致的学科精细化使得各个领域之间的距离不断增 大,可以说上文“前一阶段”寻找思路的难度正在加大。即使是当下 常见的集合多领域专家“会诊”的模式,也会因为专家的人数与相互 交流受限程度之间的负相关,而难以高效运转。知识存在“多级权限”并且有很强的领域性,获取和掌握上层知 识的难度不断升高。说白了,以上两段话可以总结成一句话:要么不知道找啥,要么 找不着,要不找得到却看不懂。我以为,这是科学、技术与生活运用之间出现明显断层的一条原

15、 因。如果我们无法期待人工智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或许只有我们的智 慧能够接此重任做科学的方向标。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给我的启迪。之前我也一直在思索,但这本书无疑极强的促进了我的决心。我 想,或许我们真的可以通过一本或几本书来勾勒出我们整个科学的轮 廓和架构,以此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素养, 最终通过知识人群基数的增加来减小科学技术生活之间的代沟。而写这种书的人无疑需要是一名多面手,了解各个学科的分支后 跳出细枝末节的具体知识,以全局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来构建一个 充满相关性、逻辑性而又简洁明了的知识框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 挑战,但同时意义非凡。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有人去把我们厚实

16、、丰富却复杂、高深的科 学读完、读薄。在自身获得主观经验的同时,利用文字(或数据)的 形式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分享给整个社会。由此观之,科学的风向标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个属性:个人而言, 能够在独立研究和互相交流中发挥创造性;社会而言,能够使更多的 人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唯是,我们才能让理论更好地产出技术,让技术更好地服务生活, 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人类的未来更加光明!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5做做数学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这个目录给我的感觉就是范围好大。它不仅要研究数学的问题,还有 物理的,甚至是生物的知识。这本书却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他们称 这本书启迪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梦想。于是我也带着一颗追求科学真 理的心,拜读了乔治伽莫夫大师的这本书。书的作者是乔治伽莫夫(19041968 ),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 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