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68915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评语:教师:年 月 日班级:s学号:姓名:地点:时间: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基本模型计算机的功能、组成知识;2 .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 .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掌握 LPM_ROM的配置方法。4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单元电路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 型计算机。5 .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计算机整机概念。掌握 微程序的设计方法,学会编写二进制微指令代码表。6 .通过熟悉较完整的计算机的设计,全面了解并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设计方 法。二、实验原理1 .在部件

2、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本实验将能在微过程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的功能。实验中,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过程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2 .指令格式(1)指令格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其格式如下:位76543210功能OP-CODErsrd助记符INADDaddrSTAaddrOUTaddrJMPaddrRs 或 rd选定的寄存器000110R0R1R2机器指令码Addr地址码功能说明0 0H1 0HXXH2 0HXXH3 0HXXH4

3、0HXXH“INPUT”中的数据f R0R0+addr -R0R0 - addraddr - BUSaddr fPC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其中IN为单字长(8位二进制),其余为双字长指令,XX H为addr对应的十六进制地址码。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必须设计三个 控制台操作微程序。I iRcpu图6-1数据通路框图1,存储 器读操作 (KRD ):下 载实验程序 后按总清除 按键(CLR) 后,控制台 SWA、SWB 为为0”时, 可对 RAM 连续手动读 入操作。2,存 储器写操作(KWE ):

4、下载实验程 序后按总清除按键(CLR)后,控制台SWA、SWB为“0 1”时,可对RAM连续手动写操作。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框图,如图5-1所示。SWBSWA控制台指令00读内存(KRD)01写内存(KWE)11启动程序(RP)3、启动程序(RP):下载实验程序后按总清除按键( CLR)后,控制台 SWA、SWB 为“ 1 1”时,即可转入到微地址“01”号“取指令”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表6-124位微代码定义:24232221201918171615 14 1312 11 1098 7654321S3S2S1S0MCnWEA9A8ABCuA5uA4uA3uA2uA1uA0表6-2 A、

5、B、C各字段功能说明:A字段B字段C字段151413选择121110选择987选择000000000001LDRi001RS-B001P (1)010LDDR1010010011LDDR2011011100LDIR100100P (4)101LOAD101ALU-B101LDAR110LDAR110PC-B110LDPC24位微代码中各信号的功能(1) uA5uA0:微程序控制器的微地址输出信号,是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的微地址。(2) S3、S2、Sl、S0:由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 ALU操作选择信号,以控制执行 16种算 术操作或16种逻辑操作中的某一种操作。(3) M :微程序控制输出的 A

6、LU操作方式选择信号端。 M = 0执行算术操作;M = l执行 逻辑操作。(4) Cn :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进位标志信号,Cn = 0表示ALU运算时最低位有进位,Cn=1则表示无进位。(5)WE :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 RAM控制信号。当/CE=0时,如WE = 0为存储器读;如 WE=1为存储器写。(6) A9、A8 译码后产生 CS0、CS1、CS2 信号,分另1J作为 SW_B、RAM、LED的选通控制信号。 (7) A字段(15、14、13)译 码后产生与总线相连接的各单元的输入选通信号(见表6-1)。(8) B字段(12、11、10)译码后产生与总线相连接的各单元的输出选通信号。(

7、9) C字段(9、8、7)译码后产生分支判断测试信号P(1)P(4)和LDPC信号。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见图6-2。当执行“取指令”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断测试字段为P(1)测试。由于“取指令”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见图6-2左图)。用指令寄存器的高 4位(IR7-IR4 )作为测试条件,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地址单元。控制台操作为P(4)测试(见图6-2右图),它以控制台信号 SWB、SWA作为测试条件, 出现了 3路分支,占用3个固定微地址单元。当分支微地址单元固定后, 剩下的其它地方就 可以一条微指令占用控制存储器的一个微地址单元

8、,随意填写。注意:微程序流程图上的微地址为8进制!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应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表 6-2即为图6-2的微程序流程 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而成的“二进制微代码表”。表6-2 二进制微代码表微地址微指令S3 S2 S1 S0 M C N W E A 9 A 8ABCUA5 UA00 0 018 1100 18 1100000000110 0 00 0 01 0 00 1 0 0 0 00 10 0 E D 8 20000000011 1 01 1 01 1 00 0 0 0 1 00 30 0 E 0 0 40000000011 1 00 0 00 0 00 0 0 1 0 00 4

9、0 0 B 0 0 50000000010 1 10 0 00 0 00 0 0 1 0 10 50 1 A 2 0 60000000110 1 00 0 10 0 00 0 0 1 1 00 66 1 9 A 0 100 0 11 0 10 0 00 0 0 0 0 10 70 1 A 2 1 70000000111 1 00 0 00 0 00 0 1 1 0 11 00 0 1 0 0 10000000000 0 10 0 00 0 00 0 0 0 0 11 10 1 E D 8 30000000111 1 01 1 01 1 00 0 0 0 1 11 20 1 E D 8 7000

10、0000111 1 01 1 01 1 00 0 0 1 1 11 30 1 E D 9 80000000111 1 01 1 01 1 00 1 1 0 0 01 40 1 E D 9 A0000000111 1 01 1 01 1 00 1 1 0 1 01 50 1 E D 9 E0000000111 1 01 1 01 1 00 111101 60 1 E D A 20000000111 1 01 1 01 1 01 0 0 0 1 02 70 1 A 2 1 70000000110 1 00 0 10 0 00 10 1113 00 1 A 2 1 90000000110 1 00

11、0 10 0 00 1 1 0 0 13 1F 5 9 A 0 110 0 11 0 10 0 00 0 0 0 13 20 0 E 0 1 B0000000011 1 00 0 00 0 00 10 113 30 0 B 0 1 C0000000010 1 10 0 00 0 00 1 1 1 0 03 40 1 A 2 1 D0000000110 1 00 0 10 0 00 1110 13 5B 9 9 A 0 110 0 11 0 10 0 00 0 0 0 0 13 60 0 E 0 1 F0000000011 1 00 0 00 0 00 111113 70 0 B 0 2 000

12、00000010 1 10 0 00 0 01 0 0 0 0 0当执行一条指令时,指令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先把它从内存取到缓冲寄存器中,然后再传送至指令寄存器。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段,由二进制数构成,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P(1)”,通过节拍脉冲T4的控制,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译码器:根据指令中的操作码强置微控制器单元的微地址,使下一条微指令指向相应的微程序首地址。三、实验步骤0101ED82PCARPC+10200C048RAMBUSINSUNINC10 , 00100111,01ED83SW-R0PC-AR01PC+10300E004RAM-BUSBUS-AR04RAM-BUSBUS-DR205R0-DR106619A01(DR1)-(DR2R001PC-ARPC+112F01ED870BUS-IRP(1)DEC13 v 01ED98PC-ARPC+101A217R0-DR100B005059A01(DR1)+1-R001A206013001A129R0-DR131F59A01(DR1)-1-R01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