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8170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线段》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识线段》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识线段》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识线段》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识线段》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线段》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线段》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线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 认识线段。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

2、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2、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2、活动体验法

3、。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曲

4、直对比,引入新课数学源于生活,从儿童活动时跳绳与拔河绳子的不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感受曲和直在生活中的存在,为操作把线条变曲为直打下基础。(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初步认识线段。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拉一拉:组织学生把毛线拉直,说方法,强调要捏住线的两端再拉直。顺势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在数学王国中有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线段。接着再进一步从拉直的这条线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辅助多媒体在课件上抽象出线段的图形,闪烁端点,加深认识。指一指:组织同

5、桌一人把毛线拉直,一人说说哪里是线段,并指指端点。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辨一辨:在对线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线段的两个特点,并及时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创设“小法庭”的情境,进行辨认和说理,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1、到生活中找线段。在学生对线段有初步的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桌椅、课本的每条边,用手摸一摸,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来加深理解,加深对线段的感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到图形中找线段。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

6、做做2”,交流并引导发现几边形就由几条线段围成。从实物迁移到图形,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折线段3、折线段。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尝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让同桌之间互相指指说说,巩固线段的特征。接着让学生试着在纸上折出比这条线段长或短的线段,直观感知线段有长有短,让学生明确这是线段的又一个特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孕伏和渗透。学生先独立动手折一折,再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折法,最后展示各小组不同的折法,比比那个组的折法多。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四)、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分三步教学:第一步,先让学生

7、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个方面的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一个议题: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最多?第二个议题: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学生画线段可能出现的错误:缺少端点,线段不直。针对错误进行评讲。第二步,给出一种线段的画法。针对孩子画图的难点,我自编了一首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画好线段后,先在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交流画法和步骤。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化。

8、(五)、联系应用,拓展延伸结合书中的练习,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深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1、闯关“画线段”。第一关: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二关: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先猜测,再画,评价。)第三关:四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试画,再展示做好的作业,学生互评。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评。在第三关中教师主要讲解两种画线段的方法,在讲解中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一种画法,分类画线段:先顺次连接四点围成四边形,再完成四边形里面的线段。第二种画法,先画出过

9、一个点的所有三条线段,再画出过第二个点两条线段,再画出最后一条线段。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在第三关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出示由线段组成的美丽图案,给学生以视觉美感的冲击,激发学生用线段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真正体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六)、全课总结,质疑延伸。1、 自我评价: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的?2、 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的最后,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拓展:你们还想知道线段的哪些知识呢?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