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67681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寻找符合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关于分享式教学的问答1.什么是分享式教学?它的内涵是什么? 任景业:也有人问我,分享式教学是教学方式、模式,还是教学思想?我不想搞模式,方法,希望是一种理念。是关注人的天性、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理念。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定义,我们可以先从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入手。它对分享的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按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这样说可能太抽象,从方法实用的角度说简单一些,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2.一种

2、教学方法或思想的提出往往与一定的背景相关,任老师您提出分享式教学是基于什么背景?又是怎么考虑的?任景业:课程改革十多年了,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绩。我们开始关注学生了,课堂教学出现了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以展示、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杜郎口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全国的教育,其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各地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创造和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学校的不同的教学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类杜郎口中学现象”。但他们名称各异,有的叫三二六,有的叫四二二,。法国科学家皮埃尔雷纳说过:“科学的最初起步是对命名的贡献。”从名称上看还需要我们深入地透析“类杜郎口中学现象”的实质,抽象其精神

3、,选取一个可供理解的名称使其更好地发展。3.也就是说,分享式教学的方式早就存在,是你给这个方式选取了一个名字叫分享式教学。这样看分享式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方式了。任景业:可以这样理解,但也不全是这样。先说为什么说可以这样理解。不要认为我提出的分享式教学是完全来自于我个人的独创。正如你说的一样,分享式教学的方式早就存在,这是课改十年间我们取得的很大的进展。这种“类杜郎口现象”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我国的独创,有的专家评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是开创性的,是有道理的。很多专家也在思考其独创性在哪,合理的成份在哪,我不过是偶尔想到了这样一个大众能接受的名字:分享式教学。我不想把分享式教学做成教学模

4、式。更不希望大家把它等同于一种教学模式。我想叫它一种理念或思想也许更合适。4.为什么叫理念或思想更合适呢?任景业: 2005年我到北京,有的专家知道我有杜郎口中学的背景,便问我“杜郎口中学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在哪?”我答不上来,也尝试着用现有的理论去解释类杜郎口现象。结果发现,我所知道的现有的理论都无法全面解释“类杜郎口现象“。当然,这样得出两个结果。一是得到“杜郎口是教育中的怪胎”,一是重新为“类杜郎口现象“构建理论。我最终选择了后者。道理很简单,就象大树的分支,现有的理论只能解释它下面分支的部分现象,不能解释全部,要寻找能解释全部的现象的理论,我们只能往根部寻找。往上流寻找,显然,我们需要思

5、考人的天性是什么?人是怎样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这些应当是本初的东西。5.你提到人的天性是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人的思考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于是认为分享式教学是顺应人的天性的教学。任景业:是的。人的天性的论述,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找到22大天性。有人说杜威提出过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交流”,我没有查到,在这个基础上,我把交流改为分享。我认为在教学中分享比交流更合适。另外,这四大天性是有内在逻辑的。人们对未知的世界是好奇的,产生了好奇心,总希望自己以探究竟。那么,这种探究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到自己能够理解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感到世界在一个统一的秩序中,自己能够解释了,心理得

6、到一种慰藉才肯罢休,这体现了人们的求真、求善、求美,追求的是一种对世界的真理解。简单说,人生来是讲理的,讲公道,论公平,求平等。当人们经过思考,得到对未知世界的解释或产生的新的疑惑,人们会把这种思考的经历分享给别人,以取得社会成员间同伴的认可,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在同伴间的分享中将自己的思考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既可以看成是人的四大天性,也可以看成人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四个过程。由分享得到的成功喜悦又会成为人们进行新的探索的动力。6.那么,人的思考单元怎么理解呢?任景业:我认为人思考问题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刚才,你已经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了。提出这个问题:“人

7、的思考单元怎么理解呢?”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一直是在思考吧?思之不得,或思之有得,又与我在一起讨论分享,不就是这三个过程吗?当然。有的人质疑,向我要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单元的理论依据,要人的四大天性的出处。我说是我琢磨的。有的专家不屑,我无语。我想自己寻找公理,构建一个公理体系,而不是只在已有的公理体系内做推理。我想,哪怕我提出的“人的天性”、“人的思维单元”内涵是错的,但我的思路应当是对的。这种想法也是受数学的公理化思想的影响。7.分享式教学在理论上应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逻辑体系中?课堂教学的形态我分为告之式、启发式、探究式、分享式四种。告之式,是把学习的结论和内容一并告之学生;启发式,也可以称为

8、有引导的发现法,是老师通过设计系列问题,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结论的方法;探究式或说发现法,是学生独立发现结论的方法。前三种形态,从知识的获取方式上,从完全依靠别人告之,到半依赖别人,到完全摆脱对别人的依赖,自主性渐强,依赖性渐弱。可以看成是分别对应于马克思的人的发展学说的三个阶段。从分类法看,前三种教学形态,似乎已能涵盖所有可能的教学形态,无法将“类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形态放于其中。难怪,不少人说杜郎口中学是教育的“怪胎”!我们尝试对其分类和阐述如下。前三种教学形态主要是从知识的获取角度来区分的。而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吸收系统,它还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对外交流的系统。这又如计算

9、机,不仅有输入单元,还有输出单元。考虑到知识的始端输入,我们还要考虑知识的过程处理和终端输出。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当今课堂形态,我把过去的教学形态作为一类,是“为将来的教育”,是把知识的终端处理寄希望于以后应用的,是暂存的,是自储式的。而把分享式教学作为一类,是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做“即时”处理的,是动态的,开放的。见下表:过去的课堂教学较少关注知识的终端处理,是以“为将来”的教育为目的,“当下”的学是为了“将来”的用。而“类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终端处理,让学生即时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在同伴间分享,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由此,我认为 “类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区别于过去自储式的一种

10、新的教学方式(或新的教育理念),它以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的一种教学形态而正被大家所关注、应用和推广。这是产生于中国大地的、本土性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更接近孩子天性、更符合人的一般思维规律的教学形态。8.这样看,分享式教学是与过来的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了?我们要看到分享式与自储式的不同,还有想清楚告之式、启发式、探究式之间的关联。告之式,师生双方信息最不对等。我在这里没有用“不平等”一词,而是用“信息不对等”,教育、教学中的双方信息失衡,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且是产生教育的原因,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的出现的主要原因应当是社会中出现了信息失衡现象,出现了人与人在经验和思维方式方面

11、的差异。教育的实质是分享前人、同伴和社会成员的智慧。有人针对教学中的“不平等”,提出对话式,但在实际的大多数的对话式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理想的“政治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多数成了一对一的对话,而冷落大部分学生。现在看大多数的课堂,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我认为叫做“有引导的发现式”,或说启发式更为妥当。讲授式教学并不是落后该打的教学方式,更不能从“平等与否”的角度去评判教学方式的是非。我们不能为批评或树一个新的典型而故意树一个靶子。任何教学都应当体现人格的平等,也都有可能导致人格的不平等。一种方法被异化,被过度使用,错不在法,而在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欣赏、是创造、是人之为人的高级智慧的分享

12、。分享式教学并不排斥讲授、对话、告之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但它倡导人格平等,尊重、理解、认可和欣赏,并视此为前提条件,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要形式,以分享他人智慧,启迪思维,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是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的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理念与过来的教学区别在于一种它起始的意识和心态、不同的动机及精神状态。看你的教学中有无分享的理念,我们要看它的讲授、对话是基于双方的分享,还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给予和强制接受;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欣赏与认可,还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说服与劝戒。分享式教学要尊重双方的思考和建议,尊重对方的取舍和不同需要。美国“平息数学战争”的建议是“沟通、交流和尊重

13、”。(孙晓天教授,2012年8月1日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报告,北京昌平静之湖度假酒店)因为两方都想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分享不是,它不能存在有违心愿的命令和服从。9.那么,在教学中应当如何落实分享式教学呢? 分享式教学在操作中有几处关键点,即“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在实施分享式教学前,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分享,要树立参与分享的意识。我们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分享的过程,有可分享的内容,需要学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前就带着分享的意识,带着任务和职责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分享。人人都有投

14、机心理,人人都会分外关注自己的事情,当分享不能成为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人们会抱有投机心理“反正老师不会叫到我”,而影响思维的投入。让学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学生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创造。为此,老师要让位。我在广西省“国培”培训前,问史宁中校长和顾冷沅先生,我准备的讲学主题是“让我们的孩子会想”,求他们二位给我支招。他们两人不约而同的都说到老师要让位。在告之式的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或在问题引导下一步一引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小,学生在分享时很难有积极的表现。分享式教学关注学生是否产生了新的观念,是否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于思考的对错。我曾访谈过北京几处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让他们说一说杜

15、郎口与差别。杜郎口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的原因就在于有“参与无错”的课堂文化。10.如何实施分享式教学?您能不能为老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建议与案例呢?任景业: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是学习行为、思维行为的规范过程,这一过程伴随一系列的规则的破坏和重建。我们正在试图建立分享式课堂的规则。下面是我们拟定的实践操作的流程建议。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开课】教学行为1.播放录像:让学生看一段分享式教学的录像片断1-2分钟。2.教师提问:他们上课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教学期望:通过这段录像让学生明确各自职责及上课的规则、注意事项。如:台上的同学在讲。不是老师讲。台下的同学在听。台下的同学有时打断台上的同学的话,

16、可以插话。如:不举手站起就说,发言可以不经老师允许。如:要认真听,否则没法发言。3.教学行为跟进:引导:我们能不能也象他们一样上课?动员:指出每人都要分享,且将参与做为评价内容。分组:一般原则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46人为宜。学生可以下位自己选择交流的同伴。规则:发言不需要举手,站到前面,面向全体同学。其他同学可以即时插话。发言语言模板:我有表扬我有疑问我有补充我有提示看录像的目的是让学生分享的意识前移,转变角色,重新定位学习者的职责。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自己讲,学生自己评价、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答。这样上台的学生必须要思考才能讲清道理,台下的学生只有倾听了、思考了才能判断、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