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概论[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64762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概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应急管理概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应急管理概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应急管理概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应急管理概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概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概论[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基础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减缓 应急规划与突发事件的准备 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 突发事件的恢复重建 突发事件的应急沟诵与媒体公关 突发事件应急协调与合作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在英文中,与突发事件”相关联的词汇有事故(accident)、危机(crisis)、灾害(disaster)、紧急事件(emergency)和巨灾 calamity/catastrophe)。它们在损害程度、影响范围、应急资源需求、恢复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V从事故、危机、紧急事件或灾害到巨灾,其损害程度逐渐加深,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恢复时间逐渐拉长,可

2、调度资源逐渐减少。 相关概念辨析表?上述概念无一可与我们所使用的突发事件”一词完全照应。V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谓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 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V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在我国,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会安全事件;第二,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威胁性和紧急性三大基本特征。突发事件的特征V突发性。在说文解字中,东汉语文学家许慎对突字的解释是: 突者,从穴从犬也。”其意思为:一条狗突然从狗窦里猛然窜 出,情势非常紧急。

3、V突发事件往往是平素积累起来的问题、矛盾、冲突因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突破一定的临界点后的突然迸发。V所以,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突发事件应对必须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胶济铁路特大撞车事故:一场本可以避免的突发事件V2008年4月28日凌晨4时41分,山东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北京一青岛T195次列车第9至17号车厢突然脱轨, 侵入并行的另一条铁轨,与对开的烟台徐州5034次列车相撞,造成72人死亡, 416人受伤。迄今为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伤亡 人数最多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4月23日,济南铁路局印发154号文件关于实行胶济线施工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定于4月28日0时开

4、始执行。这份文件要 求周村王村段限速80公里/小时。可是,济南铁路局如此重要的文件,只是在本局内网上发布,对外局及相关单位只以普通信件的 方式发送。T195次列车所属的北京机务段仅仅是送单位之一。V可以说,铁路部门内部日常管理的混乱导致了一场飞来的横祸。V公共威胁性。突发事件可能会使特定多或不特定多的社会公众在健康、生命和财产方面遭受重大的损失,干扰、破坏社会正常运行 的秩序,甚至使政府的合法性面临挑战。V其影响对象是社会公众群体,其威胁带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所以,突发事件又被称为突发公共事件。消防队员是否应该使用云梯就小猫?V2010年2月2日 深圳晚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消防员使用云梯搭救小

5、猫被指浪费公共资源。事件发生后,公众对此展开了 激烈的辩论,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观点: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公共资源的浪费。V根据200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消防队员除了要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还应参与各类群众遇险的 18项救援工作。 2009年实施的新消防法对消防队伍参与社会救援更是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生活中,消防队员经常从事救助小猫小狗、捅马蜂窝、帮助市民开锁等活动。但是,我们要明确,这些活动并不属于突发公 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范畴。如果对此缺少明晰的界定,宝贵的公共资源可能会被无限度占用,消防队伍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也将受到一 定的制约。V紧急性。突发事件后,情势变得非常

6、紧急,应急管理人员处于巨大的时间和心理压力之下,必须迅速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进行有效地应对与处置,控制事态发展,消除事件的后果与影响。“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间与心理压力的考验V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震惊中外的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发生后,水、电、道路、通信等现代社会赖以正 常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严重毁损,造成通往汶川等重灾区的交通中断,部分国道、省道、乡村道路等交通瘫痪,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 无法在第一时间被运抵灾区。而且,灾后恰逢阴雨天气,余震不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抢通道路的任务非常艰巨。 一些道路被打通后又因为山体滑坡等原因

7、而出现反复。V 地震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最佳救援时间。随着时间流逝,被埋压者生存的希望趋于渺茫。解放军、武警、公安特警、消防官兵 等救援力量在时间与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之下,战胜重重困难,展开了气壮山河的生死大营救。注意V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是非战争状态下的突发事件。战争或武装冲突不属于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在日本等国家,战争或武装冲突被 列入 危机”的范畴。V我们一定要注意突发事件的公共性边界。有些事件对于个人而言为突发事件”,但并非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V通常,突发事件从始至终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人们很难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其缘起、演变路径与发展方向做出常识性的判断。 特别是,今天

8、,我们经常会面临前所未遇的新型突发事件。这更加剧了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从SARS到甲流V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波及内地24个省份的266个县(市、区) ,报告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V 2004年,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波及16个(区、市), 49个疫区被封锁,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家禽养殖业农 民增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009年,我国再次遭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困扰。根据卫生部2010年1月2日的通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31个省 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万余例,已治愈11万例,死亡648例。除海南省以外,全国

9、各省均有病死案例。* 至今,人类消灭的唯一传染病就是天花。人类对传染病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许多病毒传播路径不明、致死率极高。即便暂时 被控制住,其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仍不容小觑。从从SARS到甲流,我们采取的基本应对措施大体上只有三种: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 链;保护脆弱性群体。* 突发事件的扩散性 *一是突发事件往往会突破地域限制,向更广范围的地理空间扩张; *二是突发事件会引发次生灾害,形成一个灾害的链条。*前者要求我们要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流域应急联动甚至是国际应急联动机制,后者要求我们加强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应急合作与协 调。南方暴风雪中交通大拥堵的原因:缺少协调联动 *2008年1月25日,京珠

10、高速公路湖南段和衡枣高速公路出现严重交通拥堵。次日,滞留车辆达2万台以上,司乘人员超过6万。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东、广西、湖北、贵州、江西等相邻省区缺少协调。一些省区的高速公路相继封闭, 加之通车信息发布混乱,这使得恶劣天气影响下的交通雪上加霜。*可见,相邻省区高速公路主管部门应迅速建立信息联动机制,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不能“你开我关、你关我开”,各行其是。 这是由突发事件的扩散性所决定的。灾害会给社会带来6大变化* 1、不确定性。灾害发生后,相关信息匮乏。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死伤人数、毁坏程度以及为应对这些问题而采 取的措施。* 2、紧急性。由于需

11、求增加,大多数公民和领导者都初步认识到尽快发出预警、救治伤员、清理废墟、打通道路的重要性。* 3、紧急一致性。个人、群体、企业、政府部门和政治领导人通常会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4、公民角色的扩张。人们不仅更愿意合作,而且可能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如搜寻被困在废墟下的邻居、向医院运送伤员、给 慈善组织救灾捐赠。* 5、契约关系重要性降低。由于灾民的需求必须尽快满足,文字性契约被口头约定所取代。人们在进行捐献时,不会考虑事后的 补偿。* 6、汇集效应。人及物资汇集到灾害现场。其中也包括返回现场的疏散者及需要了解灾民情况的人。此外,志愿者、记者、研究 人员、趁火打劫者、为救援人员助威者以及悼念遇难亲

12、友者都会云集至灾区。*(美国灾害管理学家戴尼斯、库兰特利、克莱普斯 )突发事件的分类 *在我国,突发事件按照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不同而被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五小类: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 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等生物灾害。*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城市水、电、气、热等公共设 施、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

13、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与职业中毒,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等。 突发事件分类的意义与局限*明确责任主体,更为便捷地处置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突发事件。 *在突发事件响应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专业处置的原则以避免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我们对于突发事件的分类是静态的。但是,突发事件的演进却是动态的。突发事件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需要各个部 门协同应急、合成应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是复杂型的突发事件。致灾因素具有突出的连带性、耦合性与叠加性,表

14、现出链状群发、甚至 网状群发的特点。灾害发生机理的复杂性*复杂或复合型灾害(complex or compound disaster):如地震会导致滑坡、建筑坍塌、火灾等。*引致型灾害(cascading disaster):指引发更多致灾因子或风险的事件。例如,在“9.11”事件中,被劫持的飞机撞上世界贸易 组织大楼,引起火灾和建筑物垮塌,纽约市的地铁等基础设施运行受到影响。:协同型灾害(syne rgistic disaste r):指一种灾害的影响会放大其他灾害的影响,如供水或供电中断会使通信不畅或灭火队伍不 能及时赶到现场。*自然技术灾害(na-tech disaster):指自然致灾

15、因子与技术互动,产生或放大负面效应。*应急管理者不同于一线的应急响应者。作为应急管理活动的中枢神经,应急管理者必须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把握突发事件演进的 机理,做好应急资源的协调与调度工作,处理好分类管理与综合协调的关系。突发事件的分级 *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的分级与突发事件预警分级是分别规定的。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第2款, “按照社会 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即特别重 大、重大、较大和一般。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2条第2、3款,我国突发事件预警制度中

16、,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 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我国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又存在着对响应级别的划分。例如,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将地质灾害 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分为四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并据此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事件分级、预警分级与响应分级之间三者关系是什么?我们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阐释分级的意义。 如果分类是从横向确定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则分级是从纵向上确定相关层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应急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