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64309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本文讨论的是狭义范围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1、物质准备,如电教设施(硬件、软件)的调试待机、准备教具等。2、学生要做的准备,如预习、教材、作业本的待用、准备学具等。3、教师要做的准备,如温习教案、教学的主要教学流程、调整自己的心绪等。一

2、、做好课前准备的意义。1、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课堂是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最主要的阵地,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清晰、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因此,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将更为流畅、简洁、紧凑,对教学时间的调控安排将更加科学合理,不再无谓地浪费时间。其次,学生的任何一项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都是建立在学生或多或少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只是这种准备往往是“无意识”的。教师要使

3、学生的这种“无意识”的、比较盲目的课前准备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的课前准备,从根本上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和水乎,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才能更加专注高效,因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2、做好课前准备,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强化训练,逐渐形成。而且在形成的初期会经历多次反复,然后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并伴随终身。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习惯成自然。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

4、自主学习习惯。3、做好课前准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需要。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诸多名特教师成功的秘诀中,认真做好课前准备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点。课前准备看似多余、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观。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当前课前准备中的误区1、“空”没有进行课前准备。在很多教师的心中,认为备课就等于课前准备,因此,备好课就是做好了课前准备,除此之外,不

5、需要再为上课做其他准备工作。所以,在他们的课堂中,需要播放课件,再去开电脑及投影;需要做习题,再去发作业本或练习册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几乎没有其他的辅助设备。这种狭隘的课前准备观念,就会导致他们课堂的杂乱、松散、效率低下,无谓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2、“伪”课前准备缺乏目的性。有的教师课前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课前准备缺乏目的性。他们是为准备而准备,而并非是根据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比如他们可能会准备教材中配套的音像资料等,在上课的适当时间播放给学生看。这样看来,似乎是做了课前准备,殊不知,教学资料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教学设计来灵活使用。而教学资料和教学设计分属不同的体系,在目标预设、呈现顺序

6、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步设计,由于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在使用时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使用时,都必须事先了解资料内容,根据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取舍,重新组合制作,才能真正为教学所用。而单纯的“拿来主义”,不仅收不到教学资料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3、“泛”课前准备缺乏针对性。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教师对课前准备十分重视。他们认真细致、规范严格的进行课前准备。但是,他们的课前准备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课前准备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抄写生字卡片或课文重点段落。有的教师只是追求书写的工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项课前准备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将生字或

7、重点段落呈现出来?是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牢固的掌握他们。如果我们只是书写的公整清楚,那么让学生看课本,岂不一样?所以这样的课前准备,其效果可想而知。三、如何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1、课前准备宜“早”。课前准备,顾名思义,应是在上课前完成的。因此,课前准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资料早搜集,过程早设计,课件早制作、簿本早发放、设备早调试在上课铃声响前,做好所有准备,那么课堂40分钟就能毫无保留的用于教学任务的实施。如果课前准备不能及时到位,这势必就会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2、课前准备宜“实”。课前准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是为应付检查、装样子、充

8、门面的。应此,课前准备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设计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准备。课前准备和教案的同步非常重要,只有这样的课前准备才是扎扎实实,富有实效,真正为教学服务的。课前准备不必追求时尚潮流,也不一定非要多媒体,关键在于能不能在课堂中发挥作用。3、课前准备宜“细”。课堂教学是有很多细节构成的,因此课前准备一定不能是粗放型的、笼统模糊的。他的目标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它的内容应该是具体详细的。课堂中任何细小的环节我们都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并作出相应的准备。比如,上文提到的抄写生字,可以将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书写,引起学生注意;还比如,在准备课堂作业时,不必统一要求,习题的数量可以有

9、一些弹性。这样可以视课堂教学的进程灵活调整。教学比较顺利,学生掌握的较理想,就可以适当多做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做几道。总之,课前准备越“细”,课堂中我们才能越从容。4、课前准备宜“贯”。课前准备讲究“贯”,就是课前准备要有一贯的、统一的要求和规范,而且要有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频繁改变。这样,学生就清楚课前自己应该准备什么,老师会怎样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就会少了很多无谓的消耗。教师坚持这样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的准备就习惯成自然。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课前准备讲究“贯”,还要求教师要将课前准备当作教学的一部分看待,不能将课前准备孤立与教学的其他环节之外。教学工作是一项系

10、统工程,课前准备作为教学的一个因素当然与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准备的一些要求与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彼此呼应铺垫,或与课后作业紧密关联。如果仅仅是为准备而准备,不将课前准备的要求与课堂教学过程或课后复习密切关联,那么,课前准备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弱。5、课前准备宜“恒”。课前准备讲究“恒”,就是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屑地做好课前准备。毛主席说过,世界上的事,怕就怕坚持二字。的确,做好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容易,但每节课都做好课前准备,难!但是,只有坚持做好课前准备,我们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自身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进行课前准备不必也不可能像公开课教学一样精益求精,只要从从实际出发,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师生双方都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