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管理规定范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3154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籍管理规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户籍管理规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户籍管理规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户籍管理规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户籍管理规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户籍管理规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籍管理规定范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户籍管理规定范文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 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下面是户籍管理规定 篇,欢迎参阅。户籍管理规定篇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推进本市户籍制度改革,规范户籍管理,保障公民合 法权益,促进本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厦门市常住户口登记、迁移及其管理适用本规定。 暂住 人口登记管理按照厦门市暂住人口登记管理规定执行。第三条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行以居民合法固 定住所、职业、经济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户口迁移落户依据,逐步 消除本市跨区户口迁移的政策差别。第四条 公

2、安机关是户籍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 施。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具体负责辖区内户口登记管理工 作。组织、人事、劳动保障、教育、民政和侨务等部门在职责范围内, 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户口迁移管理工作。第二章 常住户口准入条件第五条 本市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省部属单 位、外地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驻厦机构,从外地调动、录用、招 收、聘用的人员,符合本市调入或人才引进条件的,本人及其配偶、 未成年子女户口可迁入本市。第六条 普通中等以上院校的毕业生,符合本市接收条件的,其 户口可迁入本市。第七条 来本市创业、工作或愿来本市工作但单位未落实的留学 人员和海外引进人才,本人及其配

3、偶、未成年子女未取得外国籍或外 国永久居留权的,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可迁入本市。第八条 就读于本市普通大、中专院校和普通高中的学生,按国 家、省、市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第九条 获得“市十佳(优秀)来厦务工青年”、“市十佳(优秀) 外来女员工”或在本市获得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 “科技重大贡献奖”、“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见义勇为英雄”等 荣誉称号以及获得其他全国性荣誉称号的外来人员,本人、配偶和未 成年子女户口可迁入本市。第十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外来人员,可将户口迁入本市:(一)持有本市暂住证或居住证满规定年限;(二)参加本市社会养老保险满规定年限;(三)有固

4、定职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四)拥有符合规定的住所;(五)无违法犯罪记录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行为。第十一条 经批准成建制迁入本市的单位,其干部和工人分别报 市组织人事部门和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可将户口迁入本市。第十二条 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以及其他外国人来本市 投资兴办企业,达到本市规定标准的,可按规定将国内亲属或本 企业骨干员工的户口迁入本市。本市以外的企业和个人来本市投资兴 办企业,达到本市规定标准的,可按规定将投资者本人、直系亲属或 本企业骨干员工的户口迁入本市。第十三条 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住房建 筑面积达市政府规定标准的,房屋所有权人及其符合条件的一定数量

5、 的直系亲属可将户口迁入本市。第十四条 被投靠人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符合本市亲属投靠规定 的投靠人,可将户口迁入本市。第十五条 新生婴儿申报落户按随父或随母的原则办理。现役军 人所生子女按规定申报出生户口。第十六条 退休、退职、辞职、下岗或无业的本市上山下乡知青 可以将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迁回本市。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5 周岁在本市无子女的本市上山下乡知 青,申请回本市时可以同时申请一个已成年子女及该成年子女的配偶 和未成年子女随迁。现留在厦门市以外的本市上山下乡知青,其子女 户口均不在本市的,可以选择其一名子女回本市投靠上山下乡知青的 近亲属,将户口迁入本市。第十七条 原常住户

6、口在本市且在本市连续居住满20xx年以上、在本市以外的地区离休、退休,需要返回本市的人员,在本市有合法 固定住所的,可以将户口迁回本市。本人或其配偶原籍为本市或由本 市迁出的归侨,离退休后要求将户口迁回本市,在本市又有居住条件的,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在本市落户。落实侨房政策退还 产权的侨房业主或继承人要求来本市落户的,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 女可将户口迁入本市。第十八条 本市居民收养的子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的规定,可落户本市。第十九条 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驻厦部队随军家属以及军 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离退休无军籍职工安置入户本市的,按国 务院、及省、市政府有关规定办理。第二十

7、条 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以及其他外国人申请在 本市落户,可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可落户 本市。第二十一条 因留学、探亲、劳务等事由被注销本市常住户口的 中国公民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未取得外国籍或永久居留权的,申 请在本市落户,可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 可落户本市。第二十二条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以及解除少年管教返回本市的 人员,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恢复户口。第三章 户口迁移登记管理第二十三条 符合户口迁入条件的人员,按下列规定办理户口:(一)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至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九条至第二十 一条规定条件的人员申请迁入落户,由相关行政部门核准调入

8、、迁入 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分别持有关审核部门签发的手续到公安机关 办理落户手续。(二)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至第十八条、第二十 二条规定的,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第二十四条 公民应当在实际居住地申报登记常住户口,一个公 民只能登记一个常住户口。公民有两处以上合法固定住所的,应当在 一处实际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第二十五条 未成年人不得单独立户。但国家和福建省另有规定 的除外。第二十六条 在思明区、湖里区之间迁移常住户口,或在集美区、 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之间迁移常住户口的,应当在迁入地拥有合 法固定住所。从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将常住户口迁入思明区、湖 里区的,应当符合

9、规定的条件。第二十七条 本市干部在本市跨区调动,经组织、人事、教育部 门审核,可办理本人及其符合随迁条件人员的户口跨区迁移手续。第二十八条 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的单位接收的符 合条件的人才和毕业生,在思明区、湖里区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 在思明区、湖里区落户。其中,海外引进人才在思明区、湖里区落户 的,不需要具备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条件。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第二十九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户籍管理工作中,应文明执法、热 情服务,向社会公布审核条件、程序和办事时限,严格按规定办事, 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第三十条 在申请户口迁移中弄虚作假的,有关行政部门不予办 理户籍关系迁入,已经落户本市的,由公

10、安机关责令其将户口迁回原 户籍地。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户籍管理工作中,玩忽职 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 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则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xx年 月曰起施行。20xx年5月27日 市人民政府令第 107 号颁布的厦门市户籍管理若干规定同时废止。户籍管理规定篇2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常住户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本市居 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市 实际,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本市居民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户口管理是指户口登记

11、、户口迁移手续的 办理,以及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籍证明等户口 证件的申请、签发。第四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办理户口登记,户口迁移,以 及申请、签发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户籍证明等户 口证件,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居民身份证的申请、签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法有关规定办理。第五条 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是本市户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 门;各公安分、县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各公安派出所按权限具体负责 辖区内的户口管理工作。第六条 本市居民应当依法在经常居住的合法住所地登记常住户 口。常住户口登记权利受法律保护。第二章 户口登记第七条 本市居民应当如实申报常住人口、居民身份证申领登 记表所

12、列的户口登记项目。第八条 婴儿可以在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 登记,并统一登记为非农业户口。超过一年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婴儿,经区、县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 审核批准后,可以在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 记。中央各部委、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集体户口和学生集体户口人 员,其所生婴儿出生登记按照国家和市政府有关规定办理。第九条 现役军人所生婴儿在本市申报出生登记,应当按下列规定办理:(一)母亲为驻沪部队现役军人,其所生婴儿可以在女军人部队集 体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二)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应征入伍,其所生婴儿可以在本市 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

13、出生登记。第十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原本市居民,现旅居国、境外,其在 国内出生、具有中国国籍的婴儿,可向本市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 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经区、县公安机关批准后, 办理出生登记手续。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本市居民,其在国、境外出生、具有中国国籍 的婴儿,可向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 经区、县公安机关批准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第十一条 本市居民应征入伍的,应当在入伍前向户口所在地公 安派出所申报注销户口。军人复员、转业或者退伍的,应当向安置入户地的公安派出所申 报户口;被部队开除军籍或除名的,应当向原户口注销地公安派出所 申报恢复户口。 第十二条 出

14、国、出境的本市居民不注销户口。已在 国外、境外定居的本市居民,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出入境管理有关规 定申报注销户口。未获得前往国家或地区定居许可,要求回沪恢复户口的原本市居 民,经公安分、县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由公安派出所办理恢复户 口登记手续。已获得前往国家或地区定居许可,因投亲或工作等原因要求回沪 定居的原本市居民,经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由公安派出所 办理恢复户口登记手续。第十三条 被逮捕、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本市居民不注销户口。因逮捕、判刑或劳动教养已被注销户口的本市居民,在刑满释放、 解除劳动教养或者被监外执行后,应当申报恢复户口。第十四条 本市居民死亡或者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

15、告死亡 的,应当注销户口。经人民法院撤销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本市居民,应当申报恢 复户口。 第十五条 本市居民因应征入伍、出国、出境、被逮捕、判 刑或者劳动教养、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等注销户口,要求 恢复户口的,应当在原户口注销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原户口 注销地住址发生变动的,可以向新住址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第三章 户口迁移第十六条 户口迁移应当由迁移人本人到公安派出所办理。迁移 人因故无法办理迁移手续的,可书面委托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 办理。涉及全户迁移的,迁移人应当书面委托户主或有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的户内成员办理。涉及集体户口人员户口迁移的,已随迁移人在集体户内办

16、理户口 登记的居民应当随迁移人一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户口迁移由其监护人 办理。 第十七条 涉及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户口迁移,如迁(移)出地 住房系老年人自有或承租的,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同意,并由老年人 在同意户口迁(移)出的书面材料上签名。迁(移)入地住房系 60 岁以上老年人自有或承租的,如有户口迁 (移)入,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同意,并由老年人在同意接受的书面材 料上签名。第十八条 本市非农业户口居民(本市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 科研单位学生集体户口和中央各部、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户口人员 除外)以购买、交换、分配等合法方式取得住宅商品房、售后公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