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2900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过程管理规范01OK(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迪绅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焊 接 工 艺 作 业 指 导 书(依据TSG Z0004-2007 编制)文件编号:NTDS/ZD-01-2011 第一版编制: 2011年 01 月 18 日审核: 2011年 01 月 18 日批准: 2011年 01 月 20 日发布日期: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执行日期: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南通迪绅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焊接过程管理规范目录目录 11.焊接工艺 32.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63.焊接检验规定 104.焊条使用管理制度145.焊接人员管理15焊接工艺 1、焊接准备1.1 焊接坡口的选择应焊缝金属填充量少,避免产生缺陷,减少残余焊接变形和应力,有利于操作等。

2、1.2 坡口置备时对碳素钢和bMpa的碳锰低合金钢,可采用冷、热加工方法;b540Mpa的碳锰低合金钢、铬钼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应采用冷加工,若采用热加工则应采用冷加工方法去除表面层。1.3 焊接坡口应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尺寸符合图样规定。1.4 坡口表面及两侧应将水、锈、油污、积渣和其他有害杂质清除干净。1.5 奥氏体高合金钢坡口两侧应刷防溅剂,防止飞溅粘附母材上。1.6 焊条、焊剂按规定烘干、保温,焊丝需除油、锈:保护气体应干燥。1.7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拘束度、焊接方法和焊接环境等综合因素确定预热与否及其预热温度。1.8 采用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

3、应力过大,预热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1.9 焊接设备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验。1.10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1.11 避免强行组装。2、焊接要求2.1 焊接环境的风速,气体保护焊时大于2m/s,其他焊接方法大于10m/s,相对湿度大于90%;雨、雪环境;焊件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措施,否则禁焊。2.2 当焊件温度为0-20时,应在施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2.3 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2.4 电弧擦伤处的弧坑须补焊并打磨。2.5 双面焊需清理焊根,显露出正面打底的焊缝金属,对于自动焊,经试验确认能保证焊透,可以不

4、做清根处理。2.6 层间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当预热时,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2.7 每条焊缝尽可能一次焊完,当中断焊接时,对冷裂纹敏感的焊件应及时采取后热、缓冷等措施,重新施焊时,需按规定进行预热。2.8 采用锤击改善焊接质量时,第一层及盖面层焊缝不应锤击。3、焊接热处理3.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拘束度、产品使用条件和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是否需进行焊后热处理.3.2 焊后热处理应在补焊后及压力试验前进行.3.3 应尽可能整体热处理,当分段热处理时,焊缝加热重叠部分长度至少为1500mm,加热区以外部分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3.4 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

5、高于400.3.5 焊件升温至400以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3.6 焊件升温期间,加热区内任意长度5000 mm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3.7 焊件保温期间,加热泪盈眶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差不宜大于65.3.8 焊件温度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h, 且不得超过260/h, 最小可为50/h.3.9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4、焊缝返修4.1 对需焊接返修的缺陷应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按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编制返修工艺.4.2 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4.3 返修前将

6、缺陷彻底清除干净.4.4 如需预热,预热温度较原焊缝适当提高.4.5 返修焊缝性能、质量与原焊缝相同。4.6 要求热处理的焊件,如在热处理后返修补焊时,必须重作热处理。5、焊接检验5.1 焊前检验包括有:母材,焊接材料;焊接设备,仪表,工艺装备;焊接坡口,接头装配及清理;焊工资格,焊接工艺文件。5.2 焊接过程中检验包括有:焊接参数,执行工艺情况,执行技术标准及图样规定情况。5.3 焊后检验包括有:施焊记录,焊缝外观及尺寸等。6 相关记录:6.1 焊接工艺卡 NTDS/ZD-0101(01)-2011 焊 接 工 艺 卡编号:NTDS/ZD-0101(01)-2011 单位名称焊接名称卡号编号

7、接头搭接形式技术要求1、焊缝均用手工电弧焊。2、焊缝平整,焊缝基本均匀,无焊瘤,凹坑等。3、焊角分布对称,大小均匀。4、焊角尺寸偏差为0+1mm。焊接位置焊机型号焊 条焊接电流焊接的层数其 它型 号规 格导轨撑架与码托BX3-300结4223.2mm80-140A/搁机梁的固定BX3-300结4223.2mm80-140A/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焊接工艺评定是通过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或其他性能的试验,证实焊接工艺规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一种程序。每家承包商或制造焊接结构的企业都要按国家有关标准、监督规程或国际通用的法规,如ASME锅炉与压力容器法规第九卷

8、和AWSD1。1钢结构焊接法规,自行组织并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任何承包商和制造厂不能将焊接工艺评定的关键工作,如焊接工艺规程设计书的编制、评定试板的焊接等委托另一个单位完成。但如果本企业因设备或检测手段不完备,可将试件的下料和坡口加工、试板的无损检验、试板取样及加工、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性能的检验等委托其他单位完成,但承包商或制造厂仍应对整个工艺评定工作及试验结果负全部责任。焊接工艺评定是从焊接工艺角度确保锅炉和压力容器等设备制造质量的重要措施。它是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包括焊前准备,焊接材料、设备、方法、顺序,操作的最佳选择以及焊后热处理等),根据标准所规定的焊接试件、检验试样评定焊接接头是

9、否具备所要求的性能。经过焊接工艺评定,提出“焊接工艺报告”,并给合实践经验制订“焊接工艺规程”,作为焊接生产的依据。1、焊接工艺评定的标准焊接工艺评定工作是企业重要的质量保证活动,必须规范化进行。我国已制订了多种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这些标准基本上都是按照美国ASME锅炉与压力容器法规第九卷焊接与钎焊评定编制的,具体见下面国内外锅炉与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与规范:JB4420-1989 锅炉焊接工艺评定JB/T6963-1993 钢制件熔化焊接工艺评定ISO TC11 压力容器BS4870-1981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法2、焊接工艺评定条件和规则在材料选定的设计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焊接性试验(如焊

10、接裂纹试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脆性转变温度试验等),这是焊接工艺评定的前提和基础。2.1 设备和仪器要求焊接工艺评定所选用的设备和检测仪器以及辅助机械均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标定。钢材与所用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接技术人员施焊和进行热处理,不能由外单位人员操作或在外单位进行工艺评定。2.2 焊缝形式焊缝工艺评定的焊缝形式包括对接焊缝、角焊缝、堆焊层和螺柱焊缝四类。 用对接焊缝接头形式可以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与角缝焊接工艺。 坡口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同样适用于角焊缝。评定组合焊缝(角焊缝+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根据焊件焊透情况决定采用何种试件形

11、式进行评定。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板材角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与板的角焊缝。反之也可。2.3 评定因素在焊接工艺评定时,将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外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当任何一项重要因素变更时,都需重新评定焊接工艺;当增加或变更任何一项外加因素时,则按增加或变更的外加因素增焊冲击韧性试件进行试验;当次要因素变更时,不必重 新评定焊接工艺,仅需重编焊接工艺指导书。2.4 接工艺评定方法焊接工艺评定时,均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如图2.4-1所示。3、评定试板的焊接与检验3.1 评定试板的焊接试板的焊接由考试合格的熟练焊工按焊接

12、工艺规程设计的各种焊接参数焊接。试板焊接过程中要监控并记录焊接参数的实测数据。次要焊接参数一般可不作记录,如负责工艺评定试验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也可记录试板焊接过程中各参数的实际使用范围,供编制正式焊接工艺规程时参考。如试板要求作焊后热处理,则要记录热处理过程中试板的实际温度和保温时间。如热处理设备自动温度记录仪,也可利用打印机记录纸的复印件。图2.4-1焊接工艺评定程序3.2 评定试板的检验焊接工艺评定试板原则上不作无损探伤,应作试板焊接后或焊后热处理之后直接取样。评定试板的检验项目按接头的类别规定如下: 坡口对接接头。检验项目有拉伸和弯曲。如产品技术条件要求焊接接头作冲击韧度试验,则焊接工

13、艺评定试板也要取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冲击试样。 角接接头。角接接头原则上只作横剖面的宏观检查。 电阻焊接头。电阻焊接头应作焊缝横剖面的宏观检查、剪切试验和剥离试验。 螺头焊接头。螺头焊接头应作锤击或弯曲试验、扭转试验或拉伸试验以及螺柱接头横剖面的宏观金相检验。 耐蚀堆焊层。耐蚀堆焊层应作表面着色控伤、弯曲试验和堆焊层的化学成分分析。 耐磨堆焊层。耐磨堆焊层应作表面着色控伤、硬度测定、耐磨堆焊层接头横剖面宏观金相检查以及堆焊层的化学成分分析。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完成上述所要求的试验项目,且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后,即可编写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写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最重要的原则是如实记录,无论是试验条件和检验结果都必须是实测记录数据,并有相应的记录卡和试验报告等原始凭证。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一种必须由企业技术总负责人签字的重要质量保证文件,也是技术监督部门和用户代表审核企业质保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编写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如实填写,不得错填和涂改。报告必须经有关人员校对和审核。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可能由于接头某项性能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要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编制焊接工艺规程设计书,再重复进行上述程序,直至评定试验结果全部合格。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