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62900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的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心理方面原因。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1)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

2、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以致把算式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2)注意不集中。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3)短时记忆出错。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

3、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4)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较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原因。(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2)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

4、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对算理的理解上。3.非智力方面原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并针对各

5、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引导学生探索,真正明确算理;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利用错例资源,对症下药;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确保计算正确;发挥“积分”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关键词:计算错误 原因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确实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也确实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新教材实施以来,老师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学生的计算一点也不扎实。”这表现为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普遍有所下降。其实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

6、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同样离不开计算。而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的现象。其实孩子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

7、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等。1.1知识性错误1.1.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如:376-(176-98)=376-176-98=10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受负迁移影响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

8、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方法。尤其是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巧算”迷惑。如:476-763=4003=1200;637963631。1.2非知识性错误1.2.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上发展很不完善。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清楚就下笔,如“3”写成“8”,“56”写成“65”,“+”写成“”等。牛头不对马嘴,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1.2.2运算不认真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当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从而导致错误出现。如草稿纸上的答案未抄到本子上或抄错,两步混合运算只算一步就以为得出结果。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