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278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渡荆门送别》知识点整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全文翻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考试范围】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本文由 索罗学院 整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