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术遇见拳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62655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武术遇见拳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当武术遇见拳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武术遇见拳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武术遇见拳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武术遇见拳击近日,美国重量级拳王泰森忽然在微博中询问中国最棒的“格斗家”是谁。有网友起哄,称“城管”就是中国最棒的格斗家。拳王表示没听说过这一号人物,并询问城管是不是个“硬汉”。这条回应发出后即成为当天网络的热点,多家媒体均转载了拳王泰森“大战”城管的消息,网友们也纷纷恶搞这则看起来相当荒诞的新闻。笔者以前写武术相关的文章时,也常有网友留言质疑:今天的武术家到底能不能在擂台上战胜泰森一类的美国拳王?这也是舆论诟病传统武术发展的重点。武术既然是一门以格斗为目的的体育项目,那么,实战能力自然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网友们对此提出质疑也很正常。事实上,质疑并非现在所仅有。早在清末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和西

2、方开始接触之后,武术到底能不能战胜西洋拳就已经成为摆在当时武术家面前的核心问题。当时中国武术的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清末,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武林都涌现出一大批经过实战检验的高手,并且创造性地发明出了“内家三拳”等中国武术的巅峰流派。从历史角度来说,清末民初的武术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与今天的传统武术“大师”们不同,当年的武术家并不逃避与其他流派进行实战交流。反观天山武林大会,当一名中国武术爱好者诚心想与各路掌门交流时,得到的回应却相当冷淡。清末乃至民国的武术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与今天的“大师“们很不一样,表现得相当开放自信。当然,要开放则必须自信

3、,要自信则必须有实力。当时的中央国术馆可谓是全国武术精英的聚集地,各路高手进馆前都需要经过擂台比武。由于当时的防护措施和体育竞赛规则并不完善,此类比武过程往往非常血腥,即便是点到为止也多次出现骨折昏厥的情况。这些国术馆的高手都是经过实战且敢于实战的实力派,接纳拳击这种新兴事物自然也就不在话下。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从中获益,还相信自己拥有和当时西方拳击手较量的实力。有关中国武术家击败洋人大力士的传说,有些是“微小说”,纯属为了煽动民族情绪而创作,但没人能否认确实存在有据可查且成绩并不算差的实战交流。形意高手朱国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当时中央国术馆的教练之一,他坚持将西方拳击训练引入国术馆的训

4、练系统,朱老先生也因此被视为中国拳击运动的先驱。朱国福不仅引入拳击训练体系,还参加过英租界举办的拳击比赛,并且战胜了当时租界的英国拳击手,这都是有据可查的确认战绩。在中央国术馆的一些比武中,朱老先生也曾运用拳击技术击败过当时极为有名的武术家万籁声(关于这次比武的对手传闻甚多,万籁声说法是主要版本)。 国术馆的其他高手当时曾对朱国福使用非武术技法有些看法,最终也都认为拳击属于“好玩意”,支持拳击成为国术馆课程的建议。这个优良传统一直持续到解放前。二战后,中国的武术家仍然经常和西方拳击手进行较量。今天仍然健在的上海体育大学教授蔡龙云先生是其中的典型人物,蔡老当年有着“神拳大龙”的称号。根据可查的与

5、西方拳击手比赛的获胜记录,他的对手包括苏联和美国的拳师,当然,这些对手可能不是西方最顶尖的选手,因为顶尖的选手应该不会到当时还非常落后的东方国家来进行比赛。即便如此,仍然可看出当时的武术界并不惧怕实战,而且有着和世界其他武术流派交流切磋的欲望。显然,今天的各路“大师”们就没有这个雅量了,造成这个现象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退步了,人家进步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格斗竞技比赛,拳击运动的选手和训练机制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职业拳击手每年都会进行几十场的比赛,并且有着专门的各种运动辅助训练工具,甚至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科学定量分析。他们的教练和陪练人员,也享受着相当优厚的待遇。在这样

6、的体制下,拳击运动可谓集中了西方国家最顶尖的科技和训练资源,其选手也往往天赋过人并且经验丰富。反之,中国的传统武术现在已经处于一个被边缘化的地位,很多武术学校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各路“大师”的训练机制和实战经验跟西方三流运动员都没法比,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们进行比武,自然是毫无胜算。另外一方面,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西方拳击运动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法尚未完善成熟,从下图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古典拳击姿势和今天的非常不一样。而武术在明末清初却发展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中央国术馆当时是中国武术的最高殿堂,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好的武术家,有着非常优厚的待遇(中央国术馆的教练待遇甚至超过了同时期北大教授的水平),所以

7、人才辈出。如今,已经退化了的传统武术自然无法挑战进化了的职业拳击手。大师们不肯实战交流的原因,各位也都心中有数。笔者唯一想强调的是,造成传统武术如今这种状况,并不能只怪罪于武术界的迂腐保守,中国武术家们也开放自信过,无论是精武会还是中央国术馆的前辈们,都致力于完成了南北方武术的合流整理,甚至还引入了西方和日本的训练体系。除了拳击之外,参考日本剑道比赛,当时的武术家还创造了“短兵”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兵器格斗竞技体系。假以时日,“短兵”也许也能够发展成一门颇有市场的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可惜,这项运动解放后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影响力远不如日本的剑道和西方的击剑运动也是必然。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传统武术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武术的辉煌时期,恰逢连年战乱和动乱,缺乏正规化和竞技化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到了能够安心发展的时代,却已是人才凋零自信不足,失去了进军世界格斗竞技的能力,沦为一门表演艺术。然而,无论今天的武术是如何花架子,我们都不能抹杀一个事实:至少,几十年前的武术家是自信、开放并且敢于和其他国家武术流派竞技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武术,真不仅仅是个花架子。(注:本文原标题为从“泰森大战城管”看传统武术的自信)(朱江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