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2487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骨的功效与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骨的功效与作用龙骨的功效和作用: 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 气惊痫。 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 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 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IV 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 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珍珠囊:固大肠脱。” 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IV龙骨的各家论述1注解伤寒论:龙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2纲

2、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 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3本草经疏: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 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 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4. 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 为惊悸,为狂痫,为澹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 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岫、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 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 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以应证之剂。5. 本经

3、逢原: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气。其 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其性收阳中之阴, 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坛,多寐泄精,岫血吐血,胎漏 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又主带脉为 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 湿气,治休息痢,以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 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6. 本草经百种录: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

4、神耗散,肠 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 尽者亦用之。7本草求真: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 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 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佳。8本草经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 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 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9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 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岫血、二便 下血

5、、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尤善 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 故本经谓其主泻痢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坚结也。徐(大 椿)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 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 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龙 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 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 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愚 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 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10. 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 气惊痫。11. 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 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 定魂魄,安五藏。白尤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12珍珠囊:固大肠脱。13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 胎, 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