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60054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_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有一条“从四非常钟里榨出油来”,让我印象深刻。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警醒。“千万别认为学生投资是一个经济概念,不是,那是生命概念,老师在四非常钟里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生命奢侈。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间,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段话打在我的心上,字字沉重,回想

2、自己过去的一个学期的教学状况,有些时候会在课堂上遗漏一些学问点,有时会由于表达上的不精准而给学生错误的引导,有时候一堂课讲下来自己都觉得枯燥,可想而知学生的感受。但事后我都以自己是新老师,阅历不足在所难免为借口来劝慰自己,反正教学生涯才刚刚起先,渐渐磨练会好的。当看到这段话,我深深反省,这是多么不为学生负责的借口啊。我们常感叹青春易逝,经常会想起那再也回不去的白衣飘飘的年头,而心中哽咽,那是一段多么美妙有宝贵的时间啊,而对于这些正值年的孩子们来说又何尝不是稍纵即逝,他们又有多少可以给我拿来挥霍啊?所以,真的不能安于眼前,不思进取了,要以最高的效率让自己成长。首先就要从课堂效率抓起,逼迫自己称为

3、“守财奴”,要从每一节课里榨出油来!其实这一点的确是老调重弹了:高效课堂。领导们、有阅历老师们不止一次的在强调这一点,以前始终没有做深化的思索。看过这条建议后,我有意识的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理解后,我算是给自己拟定了新学期的努力方向:1、高质量的备课。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学问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效率自然高,也不会出现学问点遗漏。同时,老师上课时的心情也特别重要,干脆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自己上课时要调整好心情。尽量做到上课铿锵有力,富有激情。2、重视课堂信息反馈。如完

4、成练习后巡察,查对学生做正确的比例有多少,同时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3、进行主动的教育,不放任学生长时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学问进行加工后再传授给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下达详细的指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一堂课才会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此外,明确教学目标、精选典型例题、语言简练、规范板书,力求概括明晰。以上几点希望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做到,争取四非常钟能榨出油来。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恒久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人早就说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

5、了一本教化专著给老师的建议。给老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都是出自实践的阅历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了,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中国现在教化,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的意义。书上说:教化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特性的敬重:“和谐的教化这就是发觉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宝。共产主义教化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老师而写的。译者依据我国的状况和须要,选择了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其他

6、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老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老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许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化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书中提到一个问题: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的确,做老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需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

7、的须要和对学问的渴求。假如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学问,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学问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学问,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老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化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亲密相关的。老师进行劳动和创建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恒久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支配时间时应当首先考虑清晰的!我觉得,我们的很多探讨论著,往往宏观的原理性的论述多,结合现实的可行性则基本缺席,这也是很多人不

8、大看重社科探讨论著的一个缘由。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剧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血肉丰满,鲜活,充溢,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索,并在这种关注思索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而绝无某些政治思想读物的空洞,苍白之嫌,生动的点,概括的面,点面结合,详细生动。书中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氏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果差,而不让他阅读,唯恐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果。相反,一个孩子假如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果的。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现在的一些老

9、师和家长还是没有变更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果,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醉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爱好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实力的。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假如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实力甚至学习实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对于学习中的作业,书中认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尽量削减不该有的错误,让孩子一写就正确。有人认为先让孩子尝试,尝试不胜

10、利是没有关系的,孩子能够在一次一次失败中接受教训。但苏氏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业批改已经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检查便可。这种说法却是让现在始终扎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的老师们一个很大的启发的。作业当然要改,但要注意效率,讲究方法,让改作业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给老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们还是特别看重的分数作了特别科学的分析。惋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老师还是始终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与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迟疑,但最终抵不住别人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往学习班时去。正像一个同事所说的那样:假如不参与学习班

11、,确定比不上人家。书中还描述: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切儿童的胜利和失败,他们就渐渐懂得了敬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期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高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果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反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苦痛,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洁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惊奇的、缺乏教化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这本书已经出

12、版了几十年了,但现在的家长们老师们竟还是依旧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化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有的已经显现出来,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沦丧,比如文化的没落。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常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化就是培育人,就应当以人为本,这是天经地义的。但现在的教化偏失了方向,似乎更注意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老师和家长遗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敬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

13、,也给我的同行挚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挚友!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前不久读了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化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闻名教化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许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化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显明的教化观点,也有很多心灵感受,在此谈谈我的体会。“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调皮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乏地工作着,给它供应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爱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爱好的培育,爱好是学

14、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才智的火花。没有爱好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味同嚼蜡,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追求学问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欢乐的、迷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建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惫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气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行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欢乐的、迷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需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骄傲。培育骄傲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索者的愿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假如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爱

15、好的培育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爱好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觉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究创建,爱好是学习的最佳养分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爱好,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楚,思维活动是最主动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爱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酷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爱好,只要有爱好,才能学好数学。因为爱好是学习胜利的秘诀,是获得学问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爱好。 我认为人们对学问的相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视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视察也就没有丰富的

16、想象,也不行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建性,所以有意识地支配学生去视察、去思索,逐步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主动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育养学生独立获得学问,应用学问的实力,学问智力爱好关系亲密,有意识的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酷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爱好,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当驾驭学问,体验胜利后的乐趣,增加学习爱好,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学问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驾驭求学问的钥匙,可以增加学习爱好。教化叙事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际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原来数量就不多,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