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技术实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596888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动技术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气动技术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气动技术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气动技术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气动技术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动技术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动技术实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动技术实验 :气动基本回路实验1. 实验目的任何复杂的气动系统一般都是由一些最简单的基本回路组成。所谓基本回路就是由一定的气压元器件和管路组合起来用以完成某些功能的基本气路结构。虽然基本回路相同,但是由于其组合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系统功能各有不同。因此,熟悉和掌握各种气动基本回路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设计气动系统,并提高解决系统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气动基本回路按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压力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和逻辑控制回路等。通过实验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气源装置及气动三联件的工作原理和主要作用。(2) 掌握气压元件在气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了解常

2、用气动控制元件的结构及性能,掌握单向节流阀、气动逻辑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 加深认识气动基本回路及典型气压传动系统的组合形式和基本结构。2. 实验装置FESTO气动教学实验台。3. 实验原理见实验原理图。 (1)双压阀逻辑调速回路(2)梭阀逻辑压力控制回路4.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回路图的要求,取出所要用的气动元件,检查型号是否正确;(2) 将检查完毕性能完好的气动元件安装在实验台合适的位置,通过气管按回路要求进行连接;(3) 接通压缩空气源,调定减压阀输出压力;(4) 调节调速回路中单向节流阀开口,调节压力控制回路压力顺序阀压力值。(5) 实现所要求回路动作,改变节流阀开口和压力顺

3、序阀压力值,观察气缸运动情况。(6) 观察两个回路中逻辑阀实现的功能。5. 思考题(1) 气压传动有何特点?与液压传动系统有何不同?(2) 气动三联件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使用的气动二联件,实验中使用的是什么?(3) 调速回路中为什么使用排气调速,使用进气调速是否可以,为什么?(4) 双压阀和梭阀在回路中分别实现的是什么逻辑功能?是否可以采用其他元件替代以实现相同功能?(5) 气动方向阀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气动技术实验 :气动行程程序回路设计实验1. 实验目的在实际机构中,气动系统需要多个气动执行元件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位移、压力、时间、或温度的变化,按照预先规定的顺序动作。例如,某自动钻床的送料

4、、夹紧和钻孔三个动作,是用三个气缸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来完成。气动程序回路包括多缸单往复程序回路和多缸多往复程序回路,可以通过单独气动回路来实现,也可采用PLC的电-气程序控制回路来实现。通过实验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进一步认识气动回路及气压传动系统的组合形式和基本结构。(2)通过实验加深对多缸顺序程序动作回路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3)培养设计、安装、联接和调试气动回路的实践能力。2. 实验装置FESTO气动教学实验台。3. 实验设计内容A1B1A0qC1C0B0a1b1c1a0c0b0(1)设计一多缸单往复行程程序控制回路A1B1C1A0C0B0。按下启动阀q后程序开始执行。即回路动作程序如

5、下图所示(2)实验中采用的基本气动元件为:3个双作用气缸、3个双气控两位四通换向阀、6个行程阀、1个手动两位三通换向阀,以及根据具体实验设计回路需要的逻辑控制元件。(3)实验前根据设计要求画出回路图。4. 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绘制XD线图,判断是否存在型障碍信号;(2)若存在型障碍信号,根据课堂所讲授的设计方法(如:逻辑回路法或脉冲信号排障法)消除障碍信号,求出各缸的执行信号;(3)根据设计画出回路图;(4)按照实验回路图的要求,取出所要用的气动元件,检查型号是否正确;(6) 将检查完毕性能完好的气动元件安装在实验台合适的位置,通过气管按回路要求进行连接;(7) 接通压缩空气源,调定减压阀输出压力;(8) 实现所要求的程序回路。5.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1)实验报告中要求绘制XD线图和气动回路图。(2)如果采用继电器控制的电-气程序回路来实现实验内容,请在实验报告中绘出气动回路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3)若要实现B缸伸出时的压力控制和C缸的进给速度控制,在实验回路中如何修改?(4)什么是型障碍信号,通常采用哪些方法来判断和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