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不良反应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9588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的不良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不良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不良反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论文药品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 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 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其实 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 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 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 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不良反 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

2、, 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 预期的反应。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 1中药的自身因素 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 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 反应。比如生物碱类一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 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一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 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 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 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Z中倒学求说衰冏W 禾兀2亍wiTiTr论丈发表与写作网站;们“59168就QQ:10(Bg916S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

3、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 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一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 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 类一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1。2. 2剂量过大 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 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据报道3例擅自给新生 儿喂服六神丸,一次剂量少则10粒,多则30粒分别于服药后 4、10、5 h内死于呼吸道循环衰竭。而另1例给新生儿及小 儿滥用六神丸,且过量服用致中毒,其中4例死亡。11例中毒 者中年龄312 d者7例2。六神丸处方中的蟾酥是一种复 杂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大。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 慎用为好,对用药剂

4、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2. 3疗程过长有的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有毒成分在体 内蓄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片长期应用引起汞中 毒。另外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服 用,亦可引起肠腹胀满,食欲减退,据病例证实,一些患者在长 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 才能好转。2. 4炮制方法不当 中药材在使用或用于制剂前,大多 需炮制加工,炮制不当或不经炮制可致中药质量不合格,从而 发生不良反应。如大黄,若用于虚劳吐血,内有瘀积,须经炒炭, 经炒炭后,泻下的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效果。若炮制不当,未达到炭化标准,它的止血、 止泻

5、作用相对减弱,润肠通便作用相对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 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产生了不良反应。再如黄苓,其主要药用 成分黄苓苷容易被蛋白酶分解而流失,需用高温熏蒸消灭蛋 白酶,但有的经营者为节约成本用水泡,使其药效大量流失而 成劣药。2. 5剂型不当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取得 了显著的疗效,但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十分严重5。有人统计2 732例中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个案报道,其中冲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居 第1位,共1 156例。中药注射剂是否提纯,其中的杂质是否去 除干净,注射液中微料的污染情况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 直接影响6。有报道对6个厂家复方

6、丹参注射液的抽检,结果 表明有3个厂家的产品,其体外溶血率超过部颁标准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约占45. 23%,包括全身过敏、皮肤过敏、局部过敏。临床表现以发热 最为常见,常伴有发抖、寒战、高热。过敏性休克在危重过敏 反应中占首位,能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有板 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等8。2. 6联合用药,配伍禁忌中药合用、中西药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是因为Z中倒学求说衰冏禾亍2亍w 乔YV论丈发表与写作网站;们“.g916S.net QQ: 1009168 合并用药可因化学成分、p

7、H值改变使得药理性质改变而引 发不良反应。例如,有报道使用青霉素后接着静脉滴注双黄连 结果出现高热,继发胃出血、急性脑水肿而死亡。含有机酸类 中药山楂、山茱萸、五味子及制剂山渣丸、乌梅安蛔丸若与 磺胺类西药同时服用,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从而引起结晶 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9。2. 7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如 附子的内服常用剂量为315 g,有人服用9 g即发生中毒反应, 而有人服用120 g亦无不良反应10。患者的年龄、性别、体 质等情况的差异,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人则因肝 肾功能衰退,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中毒,这些中药对个体的不同 影响均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

8、特别注意。3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3. 1加强医师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医师首先 要做到辨证论治,对症用药,合理用方,各种中药都有一定的适 应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通过四诊合参, 明确病因病机,然后确定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应熟悉中药的性 能主治、用法用量,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3. 2健全中药管理制度,加强药品广告的审批政府管 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 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模式;提供充分的药学服务,指导 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大力宣传中药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变中药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的传统观念

9、,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使用中药,重 视不良反应。对中药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不负责任的药 品广告加大处罚力度,净化药品市场11。3. 3加强现代中药的研究,保证药品的质量药品监督部门应对中药组方、工艺、质检标准、药理、临床应用以及 不良反应的研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追 踪已上市新药,以逐渐发现新的不良反应,保证药品的质量。 药品的质量是治疗的基础,因此规范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 效的重要保证。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更要严格控 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3. 4逐步规范中药、中成药的使用说明书在药品市 场上,许多中药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上淡化了对药品不良反应 的提示。有相当比

10、例的市民误将药品不良反应理解为药品使 用“注意事项”这和许多生产企业只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注“注 意事项”有关12。管理部门应特别要求生产企业实事求是 地写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给医师提供准确的开 药依据。3. 5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中药不良反应 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只有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 逐级申报、管理和分析系统,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才 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各种预防、诊断和分析手段,充分 调动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识别和防卫能力,使 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13。3. 6加强中药材在采集、炮制过程的质量监管对中 药的监管要从头抓起,从药材的原料开始监测,

11、防止原料中有 毒物质超标等能影响后续工艺的因素。炮制过程的监测要严 格执行工厂生产的标准,完善炮制工艺,防止活性物质失活或 者生成有毒有害物质,确保药品的质量,从而降低中药的不良 反应发生率。小结质量良好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振兴中医药学十分重 要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甚 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 重视。目前国家已采取成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措施, 以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科学的管理、监测和预防。只有中医 药界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努力降低或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 同时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 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安全用

12、药。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 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地、客 观地判定中药的不良反应,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 大可能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文献1靳庆霞.理性对待中药不良反应J.光明中医,2009,24(3): 539-540.2 朱天忠,卢长云.中成药及中药制剂致死浅析J.中 成药,1990, 12(7): 22-23.3 周践,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 4(6): 368-371.4 张晓娟,罗宇芬,杨敏,等.我院20042007年223例药 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 19(11):

13、 859 -861.5 李丽,刘日升,周祥富,等.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 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4, 13(3): 61-62.6 谢国芬.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体会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 16(10): 790-791.7 郭丽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95例分析J.河南中医 学院学报,2008, 23(3): 47-48.8 谢紫薇.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 临床杂志,2009, 21(4): 323-325.9 战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例析J.中医药临床杂 志,2005, 17(2): 145.10 邱枫.中药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 3(23):152.11 周勇,田月洁,黄传海,等.山东省46619例药品不良反 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 5(4): 42-44.12 朱军,陈富超,陈琴华,等.对中药说明书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8, 19(6): 476-478.13王定营.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 19 (8): 622-6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