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593499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 生 姓 名:黄伟专业:测绘工程班级: 12 测绘实习 日期: 实 习 地 点:漳州市云霄县指 导 老 师:张高兴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 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 图, GB/ ,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 CJJ 8 99, 以下简称规范;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B 22021-2008;6、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 21139-

2、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4-20058、福建省 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 1 985国家高程基准。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 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3、 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 、 1:1000 比例尺 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4、1:5000 1:10000 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二.

3、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处 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 45 -24 14,东经?117 07 -117 33。总面积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东厦镇、莆美镇、 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摄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 沃。全县现有人口万,总面积 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山地 103万亩, 海岸线长87公里,浅海滩涂和淡水面积万亩。县境依山面海,属低山丘陵地带。三.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分析

4、(1) 平面坐标系统:测区内(附近)原已布设的D级GPS空制点,见表1。经 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该成果属“ 1980西安坐 标系-350投影”。(2) 咼程控制资料:测区内(附近)已有的二、三等水准咼程点,经现场踏勘, 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见表 1。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 高程基准。可利用C级GPS空制点成果表表(1)点名北坐标东坐标高程备注500PGPS(C三等水准501PGPS(C三等水准C10GPS(C三等水准C12GPS(C三等水准C13GPS(C三等水准2)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 位的基础

5、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 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 等),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3) 各等级GPS点均需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埋设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埋设, 也可采用现场灌制标石。四. 控制网的布设,施测方案及技术要求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院配备了经检定或检验的仪器设备和生产所需的各类软件。所配备的软硬件详细情况见下表: 仪器设备序号装置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计量检定情况检定机构中海达浙江1GNS骸收V8中海达测绘机器具2全站仪GTS-102NTOPCO公 司XL08

6、18检定3全站仪DTM-350日本尼康公司010915站4全站仪DTM-350日本尼康公司0105485全站仪GTS-335株式会社拓普康XL08186全站仪(免棱镜)GPT-3002LN株式会社拓普康4M1372测绘软件序号软件名称数量1南方cass数字测图软件10选点的基本要求选点埋石: 点位应选在地势开阔且能长期保存的、可靠的地方,不允许埋设在单线田埂上及水田中。(2) GPS寺定点预先在1 : 1万图上圈定,应保证两个以上相邻点通视,以满足 以后日常测量使用方便的要求。(3) 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设计书 的要求;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

7、象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4) 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以减弱 多路径效应的影响。(5) 位于测图范围外的E级GPS点,需要绘制点之记。GPS点的埋设要求:1. 房顶上的灌注点不允许设在隔热层上,必须在房顶上打麻并按正规规格灌注 水泥。山上牢固的大岩石上灌标必须先打麻岩石表面且去掉风化层,表面基本 水平时再按正规规格灌注水泥。灌标的中心标志可用有十字刻划的铆钉。在牢 固的水泥大道上刻石必须正规刻上 20cm 20cm的正方形外框,且在中心均应打 出10cm 10c m的空洞,安上特制铁标志,并用混凝土浇灌牢固,在各种标志

8、的 控制点应写上点名、作业年月,且字头朝北。2、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 25cm 25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 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持一 致。3、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 20cmX30cmiX 15cm的混凝土标 石,标石面与岩石表面高度保持一致。4、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5cmx 25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cm, 宽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标石面与地面高度保 持一致五 . 外业观测及平差计算网络RTK外业观测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

9、0的 要求,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 RTK技术测量,故本 次测量拟采用网络RTK技术施测。A. 仪器选择及精度外业观测选用1台中海达GNSS接收机实时动态定位测定。中海达GNS骸收机仪器标称精度为:平面精度:士 5mmK d高程精度:士 10mm+1ppmd实时动态观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 GPS实时动态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项目一级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冋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5数据米样间隔40一100PDOP 6平均距离500m点位中误差 4起算点等级四等及以上边长相对中误差 1/200002. 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3. 网络RTK的流动站应在有效服

10、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 数据通讯;4. 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讯; 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6. 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 定解时,宜断开通讯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7. 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8. 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9. 每次作业开始前,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 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 7cm;10. 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平面控制点测量流

11、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 数应不少于 20个,采样间隔 2-5S, 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 4cm;12. 每次观测前应按要求量取天线高两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并及时输入到手簿里,再进行观测。六.外业观测要求 每时段采集数据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记录此时段的接收卫星数、 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故障情况;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关闭接收机 又重新启动、进行接收机初始化(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 采集间隔、改变天线位置;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 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仪器、以免遮

12、挡卫星信号;观测时 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避免干扰卫星信号;在观测过程中应保证 接收机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正确,每天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输出到计算 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会丢失。七. 数据处理1)基线解算的质量检验: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 应在整个GPS中选择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全长闭合差 应满足WK 2* *SQR(3*n) ,W为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为标称精度;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 ds 2* *SQR2)复测与重测: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 联结,则在该点上必须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的独

13、立基线。3)GPS网平差处理: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满足Vxw 3* V y 3* V z3*,当超限时,可认为该基线或其附 近存在粗差基线,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基线 值,直至符合要求;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 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 x、dV y、dV z)应符合dV x2* dV y 2* dV z2*,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 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 值,直至符合要求。六:观测质量要求所做E级GPS空制网应符合以下要求:边长: 5km 每对点之间200m相邻两对点v 5km 相对中误差1/45000E级控制测量技术要求GPOP值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集间隔s闭合环或 附合路线 边数 15 4 45(E)10-30 8 (E)七:上交资料1. 测区踏勘状况;2. 已有控制点的资料;3. 布设的GPS网略图,每个控制点点之记;4. 星历预报的详细资料;5. 内业计算成果: 基线解算、网平差成果;6. 技术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