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5912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美术专业毕业的我,常常犯着一个错误,喜欢从个人感受和专业的角度去设想每个学生都会像我那样关心和热衷于美术学科的学习,我也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尽可能多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但事实上,学校美术课向来被大家认为是“副课”,不受学校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认为美术的专业性太强,很难掌握。加上“我以后又不想当画家,不必认真学美术”的观念使得学生也不愿学。而且我们学校属城郊结合的学校,家长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意识薄弱,学具准备上受限。以至于到了初中,还有很多学生认为:美术就是画画随着每学期课本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更是对美术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看来,美术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

2、。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我一直在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到是挺受学生欢迎的,经过实践,我似乎更深层次地了解了它们的真正内涵,犹获新生。我们都知道,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容易精力疲劳。另外,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许多都是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取得事业成功的。大家熟悉的著名画家凡高也是由于对艺术有极大的兴趣和

3、热情,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因此,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记得有一次上课,正逢当时学生中比较流行纺织手链、钥匙扣之类的玩艺儿。我把安排在后面的中国结一课提前。上课前,我没告诉学生上课内容,只是拿了几根编织线,问大家能否用这些线作出美丽的饰品来,学生顿时兴趣高涨。平时他们的编织活动只能偷偷躲在抽屉里进行,回家也不敢让家长知道,因为这是“影响学习”之举。现在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编东西,学生很是意外和兴奋。因此,这次课堂教学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4、特征去引导,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艺术课的开展就不会难了。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平衡冷暖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在强调美术教育的暖性特征时,并不完全排斥冷性。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是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记得在我的故事一课上,我一进教室端了五杯水,分别是白水,果汁,醋,

5、苦瓜汁,芥末水。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请同学们分别上来品尝,学生都热情高涨,尝完水的学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表情,下面的同学也不由自主睁大眼睛,有的还跟随做出表情,之后我让座位上的同学先口头描述喝水同学的面部表情再在没书本上画出自己所感受的面部表情。美术课堂的设置: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不只是对教材及其内容的单一诠释,事实上,教材来自于我们对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选择。教材本身已对教学环境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同一种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学环境资源再开发,会出现多种教学效果。学生往往对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资源最熟悉和了解。当教师把这

6、些环境资源与课本上的知识链接起来时,学生便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它的可读性,并感叹:“原来天天在身边从不被重视的东西居然可以拿来做研究?!生活真是太有趣了!太丰富多彩了!”这种教学过程教师既不要很费劲地去向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课堂氛围极其和谐而融洽、活跃而积极,这不正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在一个基本的特定的活动空间进行。专用美术教室、社区、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场所、大自然、乡村作坊教师可进行选择,参与设计,再布置处理。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过程自然能随教师营造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事半功倍。在上与米罗游戏一课时,我分了好几个场景上。其中一节就是

7、让学生外出校园到乡间的小路上自己去挖泥,打泥,和泥。同时,结合美术室的参观活动。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或作能力又能巩固结合了其他文化知识,形式上新颖,效果较显著。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要在其一开始就给学生太狭隘的定义,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宰课堂,并使他们意识到美术与很多学科都关联密切,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因而不再偏科,这样的高效课堂也正是师生共同期盼的。 教学的过程是快乐的,面对充满活力的学生们,会被他们的生机感染。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怎能敷衍。我将把我所学完全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使他们能用他们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