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58181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释】言:说。处:去处。1寻:寻访。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2不遇:没有见到。3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4言:回答说。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诗文解释】一: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她说师父采药去了。只懂得她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懂得她在哪里。二: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她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懂得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她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

2、懂得她究竟在哪。【作者】贾岛(7-4),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赏析】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洁诗作。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渐进一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体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中国老式文化

3、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白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涉及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构造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国内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重要的内容

4、。魏晋以还特别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目前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性揭示出来,同步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但是紧接着第三答一转,仿佛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种没有成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环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体现构造在

5、交错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体现构造,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足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体现构造,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世谓贾岛的诗过度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作品中所描绘

6、的情景 高高的青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浓浓的雾霭中走出一种人,这就是我诗人贾岛。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布满了悠闲的田园氛围。 我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我心中的郁闷之情。 本来我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忽然,我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

7、用心致志地看着一本书,我心想:也许这个小朋友就是隐士的童子吧。我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好奇地看了看我,点点头。我又问:“那你懂得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回答:“嗯也许她在山顶吧!”我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半晌,答曰:“师傅去山里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晰她的具体去处。” 我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种人影在晃动,3却又立即消失在漫无边际的云雾之中.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我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