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57963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江俊城市排水体制和管道系统是整个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对它们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工程实践中暴露出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科学解答和技术支持。如我国城市雨水径流的严重污染、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环境和生态问题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有10年以上的差距,构成我国城市有效实施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约因素。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一)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的系统。按照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

2、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国内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污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污主干管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收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当雨量大到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污干管的设计流量时,超出部分将溢流进入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短期污染。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进厂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

3、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二)分流制排水系统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排水系统,前者收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

4、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收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后,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少,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不过因为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需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

5、完全分流制。近年来,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殊设施,称雨水截流井。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大雨时,雨水跳跃截流干管经雨水管排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它要保证初期雨水能进入截流管,而中期以后的雨水能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地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

6、制,进入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了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系统,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系统,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在一个城市中,有时采用的是复合制排水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复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由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因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修建情况可能相差较大,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理的。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在资源、环境与生态方面也走过弯路,他们研究积累了一些好的技术和经验。尤其是在近20年里,美、德、日等国家

7、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雨水径流及合流管系溢流(CSO)污染控制都投入大量资金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二、发达国家排水体制的经验美国从70年代开始重视对城市雨水径流和CSO污染控制的研究。早在1965年通过国会批准的专项资金寻求城市雨水的控制方案。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10多年的努力,研究开发出各种技术和措施,如城市雨水污染的评价与监测,科学管理城市雨水资源和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技术与非技术体系,CSO及雨水处理技术等。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也开展了对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他们提出“雨水抑制型下水道”,并纳入国家下水道推进计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已

8、有大量的工程实施。在全国63.5下水道中,合流制约占20,但在一些大中城市,合流制则占有更大的比例。如东京的合流制超过90,对已有的合流制下水道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对雨季的溢流污水进行处理。这与德国及一些欧美国家的策略类似。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果还只停留在如何尽快地将城市雨水直接排放和简单地依赖“雨污分流”等传统观念上,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改善受纳水体的水质,建立理想的排水体制,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改变观念,允许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合流制截流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污水处理率上,这才是保护水体的根本方法。在对老城市合流制排水

9、系统改造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在各地新建开发区规划排水系统时也有必要充分分析当地条件、资金的合理运作,同时还要从管理水平、动态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条款。在已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管网中,适当的地点建造新型的调节、处理设施(滞留池、沉淀渗滤池、塘和湿地等)是进一步减轻城市水体污染的关键性补充措施。它能拦截暴雨初期冲刷起的污染物并将其送往污水厂处理,减少混合污水溢流的次数、水量和改善溢流的水质,以及均衡进入污水厂混合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它也能对污染物含量较多的雨水作初步处理。(一)排水管网的建设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

10、建设。常常是污水处理厂按计划建成投产,而污水管网却只建了部分污水干管,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因此,排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二)截流倍数的选择无论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排水系统,其排水干管或干渠,都应采用截留式排水系统,在其末端加设溢流井,其顶端设置溢流堰,排水干管采用适宜的截留倍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受纳水体的洁净与否,过小会导致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过大则会造成浪费。故合理选取截流倍数是关键,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城镇的文明程度(或级别)、人口密度、降雨量、投资等各种因素。(三)雨

11、水径流污染物含量及控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对污水收集系统容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不仅由于不断扩大的城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污水,而且由于不透水排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暴雨径流量的增加。最终导致了在大的居民区内,更多的是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周边,水文环境和城市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无论合流制或分流制排水系统,都应对截留雨水径流进行处理。(四)排水管网的管理对于建成后的排水管网,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如果一个排水系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而管理措施跟不上,沿街居民私自乱接出户管,或图方便省钱,将生活污水管就近接入雨水管道,就会造成花大量资金建成的雨污分流系统失去作用,污水由雨水管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河流污染。因此,城市排水系统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排水管网的管理,从源头上做好雨、污分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排水体制选择应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应充分体现前瞻性、战略高度和因地制宜,应与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与削弱城市径流和水涝相结合,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应建设一种可持续性的、生态型的新型城市排水系统。三、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四、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结语(作者单位:襄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