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56667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关于高校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 我国近年高校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高校生就业专业对口指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目前,高校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并随着近年高校生就业难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2010年就业蓝皮书中调查探讨表明,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本调查旨在探讨近年我国高校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从地区、高校层次、学历层次、专业、个人意向等方面对专业对口的状况进行分析,从已经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近5年)和即将就业的应届生的就业意向两方面综合调查,并分析高校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对职业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本次调查中,针

2、对已就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上调查和实地随机调查形式进行调查,针对应届毕业生,在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北部选择北京,中部选择河南、湖南,南部选择广东),选择不同层次的高校实行实地调研形式进行调查。本调查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6份。网络调研问卷完整填写量为94份,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共收到990份有效问卷。基本状况 (一)接受调查者状况1.性别接受此次调查的高校生性别比例为男生56.38%,女生43.62%,男生略多于女生,但性别比例基本均衡。2.学习层次(学历)接受调查者专科(高职)占25.53%,本科占29.79%,硕士探讨生占28.72%,博士探讨生占15.96%。本

3、科生所占比例最高,除博士探讨生外,其他三个层次的调查对象人数比例相差不大。3.最终获得学位的学校层次接受调查者的最高学位获得学校分布于各层次,其中“985”高校或中科院占31.91%,“211”高校占10.64%,非“211”一般本科高校占34.04%,高职高专校占23.4%。学校层次中位于中等的非“211”一般本科高校比例较高,其次是“985”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构成结构既有普遍性,又均衡兼顾了较高和较低层次的高校。4.获得最终学位高校所处地区接受调查者最终就学的高校所处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其中中西部内陆占42.55%,南部占36.17%,另有小部分属于北部(12.77%)和中部沿海(8.5

4、1%)。5.所学专业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科(自然科学)占59.57%,详细学科依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文科(社会科学)占40.43%,详细学科依据受调查者的填写有教化学、教化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6.所学专业就业面推断受调查者对本专业的就业面推断,认为就业面广和限于专业相关领域的分别为约40%,认为就业面窄、需求量小的占18%。主观推断总体较为乐观。7.年级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高校生和在校生约各占一半,详细而言,2014年的

5、应届毕业生占18.09%,非应届的在校生占26.6%,2013年及以前毕业生占55.32%。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各占约一半的状况让两类调查对象较为平衡。(二)接受调查者的对口就业状况与就业满足度8.将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接受调查的在校高校生对将来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的意向为,严格限本专业的占7.06%,与本专业相关即可的占56.47%,对专业无要求的占17.65%,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占18.82%。可见在校高校生对将来工作的专业要求不严格,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对就业的专业要求宽松。9.对将来的工作设想接受调查者对将来工作设想状况是,56.1%的人表示不清晰,但都情愿尝试,42.68%的人表示考虑

6、得很清晰,还有1.22%的人从来没想过工作的事。对将来工作呈主动看法的人接近99%。10.就读学校及院系的职业规划指导状况接受调查的在校高校生中,15.66%的人接受过所在学校和院系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53.01%的人在入学时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还有31.33%的人从未接受过职业规划指导,未供应职业规划指导的学校或院系超过三成,比例偏高。11.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状况接受调查者中,有略多于一半的人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部分相关,剩下的一半中,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占26.83%,不相关的占20.73%。可见,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达到八成。12.就职年份接受调查者中,就职年份在2

7、年以内的占67.12%,2年到5年之间的占26.03%,5年以上的占6.85%。大部分就职年份较短。13.对现在工作内容和状态的看法接受调查者中,对当前的工作状态很满足的占15.94%,表示一般的占71.01%,表示不满足的占13.04%。14.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有无影响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工作发展影响很大的占17.33%,认为影响一般的占70.67%,认为没有影响的占12%。其中认为专业不对口影响一般的与对当前工作状态满足度一般的比例特别接近。15.目前是否有跳槽准备接受调查的工作者中,目前没有跳槽意愿的占22.67%,有适当机会可以考虑跳槽的占70.67%,时刻找寻机会跳槽

8、的占6.67%。对于跳槽表示不急迫也不排斥的看法较平和者所占比例,与对目前工作状态满足度一般的比例一样。16.专业不对口对跳槽意愿的影响接受调查者中,认为专业不对口是导致跳槽的缘由的人约占60%,认为想跳槽是由于专业不对口以外的其他缘由的约占40%。全部或部分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跳槽想法的超过被调查者的一半,说明专业不对口有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持续性。结果分析 学校与专业类型影响对口就业状况,就职年份影响工作满足度(一)在校高校生中,文科生认为就业面广,对将来工作接受范围宽;理科生认为就业面窄,对将来工作专业要求较严格对于文科(调查对象中包括教化学、教化经济与管理、经济学、会计、财务、英语、国际贸

9、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和理科(调查对象中部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力学、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医药、护理、园林、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专业)学生所认为的本专业就业前景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面广的学生中,文科学生超过2/3,理科生只有略多于两成(图1)。文科(社会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近,兼容性较强,所需应用的场合较多,学生对于专业就业面的预期较为乐观;而理科(自然科学)由于所学内容专业性和排他性较强,学习对象的特定性导致就业的兼容性不够,学生认为就业面的范围要求较为严苛(限与专业相关,就业面窄)。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面的预期不同,因此将来工

10、作意向也有差异。文科学生受访者将来意向工作与专业相关或对专业无要求的比例均高于理科学生,但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受访者,在理科学生中所占比例(26%)大大高于文科学生比例(8.6%)。调查结果表示,文科学生就业意向敏捷性较强,可接受范围较大,对专业相关的要求低,对本学科的认可度较高。理科学生就业意向或较严格地限制为本专业相关,或对专业认可度不高(表现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这与以往理科生就业率高于文科生就业率,理科就业面相较文科更广的相识有所差异,但也能得到说明:因为以往的理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选择自主性较乐观,使得现在的理科学生仍坚持将来就业与专业相关,而过去不容乐观的文科毕业生就业状

11、况使得现在的文科学生越来越放宽专业限制标准,降低就业要求,造成了“文科学生就业面更广”的这种认知假象。(二)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状况最好,非“211”本科高校次之,“985”高校和“211”高校最差总的调查结果中,学校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占53%,集中指导次数大于3次和为0次的分别占15.7%和31.3%。对受访者的学校层次进行分类分析后发觉,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院校”性质,学生就读的结果是面对就业,因此比较关注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两成,进行过一次职业规划指导的近七成,而没有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一成。其次为非“211”

12、本科院校,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近七成,从未进行过就业指导的约三成。“211”高校职业规划指导状况差别较大,进行过3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超过四成,是四类中比例最高的,但其中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也超过四成,使得总体职业规划指导平均状况处于较差水平。“985”高校进行过三次以上职业规划指导的仅为7.4%,为四类中的最低值,从未进行过职业规划指导的比例超过四成,总体状况为最差(图2)。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状况与自身的定位是相关的,高职院校是以培育面对就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故特别重视职业定位和指导;非“211”本科院校在学术探讨和理论创新方面弱于“211”和“985”高校,毕业生干

13、脆就业的比例也较高,进行就业指导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从就业方面下功夫也能有效地提升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而“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属于探讨型高校,更倾向于培育学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激励学生接着深造,故不是特殊关注就业;同时由于学校层次和知名度较高,其学生在择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种种优势使得学校不那么担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者,就业与所学专业对口状况是,“985”高校和“211”高校略优于非“211”一般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但差别不明显。虽然学校层次差别较大,但高职高专学校和非“211”本科高校已通过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有效地缩小了在就业方面与其他两类高校的差

14、距,充分说明学校进行适时恰当的职业规划指导作用明显。(三)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比例理科高于文科虽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理科生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较高,但对实际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状况并非如此,所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状况中,不相关的比例在理科毕业生中的比例为文科毕业生的3倍多。详细而言,理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占三成,稍高于文科毕业生,部分相关的约占四成,不相关的约占三成;文科毕业生中,从事职业与专业完全对口的约两成,部分相关的约七成,不相关的仅一成(图3)。调查结果一方面说明理科学生虽然对就业专业契合度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就业中,其被接受范围更广,一些用

15、人单位在某些职位没有明确专业要求时,更偏向于招收理科生,使得理科生就业可塑性更强。而文科生虽然就业意愿宽泛,但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其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能从事不对口工作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对于“是否对口”和“对口程度”的推断,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由于文科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各方面贴近的可能性更大,成为“万金油”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文科毕业生做出“从事职业与专业相关”的推断的比例更高。同时,理科毕业生的专业不对口比例较高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理解,一是专业对口程度不高使得所学专业学问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某种程度上是对教化资源和人才的奢侈,此为欠佳的一方面;二是说明理科的就业

16、敏捷度高、适用面广,经过系统理科学问训练的人在即使相关度不高的岗位也能胜任,较具逻辑性的理科思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此为具有优势的一方面。(四)在校生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对口的期望越高,已就业者对口比例最高的是硕士学历,最低的是本科学历在调查中表现出的就业意向受学历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越高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要求越高。在校博士生有八成期望将来工作与专业相关,剩下两成则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受访者中没有一人表示对就业的专业无要求。这说明博士生对将来就业的行业领域定位较清晰,较长年份的学习和专业领域探讨,对于将来工作的定位有所帮助。受访的硕士生也是近八成表示将来工作要与所学专业相关,而对专业无要求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各约一成。这说明硕士生对将来工作定位也较清晰,但是相较博士生,能接受不限专业的工作,其敏捷性稍强。对于高校本科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期望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分别为略多于四成和不到四成,而专科(高职)的受访者中表示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高达近四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