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55887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药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药性理论第一节四气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气的作用: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第二节五味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五味的作用 特别重要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

2、行血等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治疗气滞血瘀的药物如木香、红花,都有辛味。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等。某些甘味药还具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如甘草、绿豆等,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说。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滑脱不禁的证候。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的含义较广,通泄:如大黄泻下通便,用

3、于热结便秘;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枇杷叶能除降泄肺气外,还能降泄胃气,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清泄:如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神躁心烦,目赤口苦等证。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称为苦温燥湿;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称为苦寒燥湿。苦能坚的提法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等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解释。“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是直接作用。苦能坚阴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坚厚脾胃:增进食欲,黄连、龙胆草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

4、作用。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等病证。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薏苡仁等。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莲子固精止带,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第三节升降浮沉升降浮沉的含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升降浮沉的影响因素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

5、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炮制和配伍就炮制而言,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就配伍而言,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第四节归经一、归经的含义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6、,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二、理论基础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例如,心主神志,当出现精神、思维、意识异常的证候表现,如癫狂、健忘等,可以推断为心的病变。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病变的药物,如开窍醒神的麝香、镇惊安神的朱砂、补气益智的人参皆入心经。同理,桔梗、杏仁能止咳、平喘,归肺经;全蝎能止抽搐,归肝经。第五节毒性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具体参见各药物)。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第一节

7、中药的配伍的意义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2.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3 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第二节中药配伍的内容七情配伍(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疗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如

8、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

9、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第一节配伍禁忌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10、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京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第二节妊娠禁忌1.妊娠禁忌的概念妊娠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2.妊娠禁忌药分类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附子等。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第二节中药的用法煎煮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

11、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以下对常用特殊煎法进行介绍。先煎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生川乌、生附子等毒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也宜先煎。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者,入药宜后下,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包煎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

12、、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以上均宜用纱布包裹入煎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融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时,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煎汤代水:如灶心土。第五单元解表药第一节概述(略)第二节发散风寒药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

13、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紫苏解表散寒特点:解表力弱。应用:外感风寒轻证。行气宽中胸腹气滞证。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等。苏叶长于发散风寒,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解毒。生姜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寒饮呕吐等。温肺止咳寒痰咳嗽。解毒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香薷发汗解表(特点:外能发汗,内能化湿,且发汗力强。素称“夏月之麻黄”。)夏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和中化湿:暑湿证泄泻、呕恶等。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白芷解表散寒风寒感冒。祛风止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尤为多用。本品为治阳明头痛要药。燥湿止带湿热带下通鼻窍鼻渊头痛。消肿排脓疮疡肿痛。细辛解表散寒外散风寒,内扶阳气。应用:阳虚感冒。袪风止痛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通窍鼻渊温肺化饮寒饮咳喘。如小青龙汤。注意:用量3g。辛不过钱。苍耳子发汗解表风寒感冒。通鼻窍鼻渊。祛风湿,止痛特点: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应用:一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